缩略图

新时代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

作者

鲍洋娜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7

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不断增强凝聚力、组织力和创造力,为高校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创新进取的文化氛围,对于强化高校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这种作用,高校必须致力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坚持不懈地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

一、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理论阐释

总书记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2] 有效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和提升其组织力。这不仅需要在政治上展现出强有力的领导力,还需在思想上发挥引领作用,同时,要培养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3]。

(一)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

党的政治领导力,是指党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对方向性、原则性和根本性问题进行精准把控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要求党员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还要求其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总书记指出,“党的高级干部要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4] 党的政治领导力在整个党的领导力体系中占据了核心位置,它既是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前进的灯塔,也是检验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尺。

在新时代征程中,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不断增强其政治领导力,其一 ,必须明确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方向性、原则性和根本性。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其 治问题的党员 必须依法依规惩处,避免政治错误的蔓延,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大力褒扬政治表现良好的党员、干部。通过树立正面典型,激励大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以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二)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

党的思想引领力不仅是党引领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它主要体现在党推进理论创新的能力上,体现在如 何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全党、统一思想、指导实践以及抵御切错误思潮的干扰等多个方面。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重要任务。

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力,必须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着手。首先,要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引领,将其融入全党思想中,这样才能使之成为全党的共同信念,从而筑牢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要紧密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经验,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与发展。最后,可以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激发党员群众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构建一个开放、互动、多元的党建传播体系,使党的理论和政策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

总书记指出,“只要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就一定能够形成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5]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党的群众组织力主要体现在党依靠群众这一核心理念,通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并组织群众形成强大合力来推进“四个伟大”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前提是深入了解并掌握有效组织和动员群众的科学规律。邓小平指出:“群众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党在指导群众运动中,必须掌握住这种规律。”掌握这种规律,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深刻理解群众工作规律,使党的群众组织力真正落实到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来拓宽基层党组织的覆盖范围,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

(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

党的社会号召力不仅涉及对个人和群体的直接影响,还包括对社会资源、社会结构乃至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格局的深远塑造。这种号召力并非仅限于对某一特定群体或阶层的影响,而是能够跨越阶级、群体和文化的界限,触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它通过有效的动员策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向,增强社会成员间的凝聚力,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积极的连锁反应。

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必须持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纪律要求,打造一个政治方向正确、领导能力高强、自身素质过硬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形象,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让每一位党员成为一面旗帜。高校党组织应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推动学校改革发展,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贡献力量。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现状分析

(一)支部政治功能较弱

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多为兼任,他们身兼数职,面对的任务繁杂多样,能够投入到党建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直接影响了党建工作的 量和效果 特别是在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专注和投入,导致这些政策未能深入 解和贯彻执行。同时,使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党员头脑工作也存在不 学习方面显得被动和消极。此外,高校党员教师普遍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科研 作 想政治建设和党性修养的重要性,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党员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的淡化。

(二)党员思想认识参差不齐

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相对薄弱 得到有效落实。第一,多数学生入党功利心强,政治信仰不坚定。 数量而忽视培养,对其政治思想的考察不够重视,对学 党员的培养和教育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监督。第三, 物质利益,忽略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导致他们社会责任 硬指标和硬任务,对业务工作的引导缺乏刚性的约束也是造成党员思想

(三)党建活动脱离学生实际

当前基层党支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仍然局限于传统的集中学习模式和志愿服务活动,党组织对党员们思想动态的了解不够深入,党支部活动未能有效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需求相结合,使得党建活动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党务工作者将党组织建设仅仅视为一种政治学习和支部会议的任务,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党组织活动的正式性和统一性,却忽视了党组织工作多元化和创新方法的重要性,限制了党组织活动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以及服务育人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深度和广度。

(四)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形式化

当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于党员开展批 自我批评活动存在次数少、形式化、无反馈等问题。多数高校仅在一年一度的民主生活会上对党员 自我批评,未将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且主要为了完成党务任务,形式主义严重,多是师生党员将自己过去 段时间的不足作简单汇报,并未进行深刻反思;会议结束后,基层党组织未针对党员提及的自我问题提供帮助和监督,缺乏有效反馈。

三、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实践路径

(一)组织学习党规党纪教育

党的纪律规矩如同一把悬在党员头顶的利剑,它既是一种约束行为的“紧箍咒”,也是保护自己不受侵害的“护身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敬畏规矩、遵守纪律,将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纪律规矩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越的红线”[6]。

首先,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理论宣讲、主题实践等方式,组织党员学习党纪党规,帮助党员了解各项规章制度,知晓为人做事的基准底线,增强党员的纪律性,使其发挥带头作用,在政治上站稳脚跟,严格遵守政治纪律 [7]。其次,要求党员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不得传播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相悖的言论,不得发表违背中央精神的言论,不得编造诋毁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不得泄漏党和国家机密,不得参加违法团体和违法活动,对踩“高压线”、踩“红线”的党员进行严肃处理,维护党规党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深入开展党员思政主题教育

高校党建担负着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总书记强调“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8],体现高校是做好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引领正确思想,弘扬文化主旋律的主要场所。

做好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采取“集中 + 分散”“专题 + 研讨”“线上 + 线下”等多种 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时, 要加强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理论学习力度,通过演讲朗诵、知识竞赛、辩论讨论、名师座谈等方法,鼓励党员深入思考,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逐渐深入党员的头脑中,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打造“党建+ 学生管理”模式

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建立“党建 + 学生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建活动,增强党建的覆盖面、影响力,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

第一,基层党组织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党建活动进行创新,把校园文化和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党建品牌、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开展党建方案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党建活动的兴趣,提高党建活动的效果。第二,通过党建工作,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素养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等工作延伸到学生工作中去,拓展学生管理范围。第三,在党建活动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通过党员结对帮扶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党性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第四,在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和丰富学生管理内容的过程中,要重视党员自身的成长,可以通过建立党员成长档案、帮扶成效档案等途径,增强党建育人的成效。[10]

(四)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

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持久化,关键在于引导,在于营造良好的风气,营造良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氛围。

首先,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勇于自我批评。刘少奇曾说:“负责人在党员群众和人民群众中认真地进行了诚恳的与必要的自我批评, 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 高校基层党组织应注意挖掘、宣传、运用先进典型,强化其积极 于运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对于在歪风邪气面前 有错必纠的党员,用积极的舆论形成鼓励批评与 际情况,进行组织生活方式创新。可以通过开展网上组织生活、 方式,激发党内生活的生机,推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开展。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 领导的关键命题,通过对理论阐释、现状分析与实践路径三个维度的系统性 与社会号召力四维框架的内在逻辑,剖析当前高校基 些探索不仅可以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方 定的参考价值。未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深化与数字化转型 持 维 动高校党 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频共振,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注入红色动能。

参考文献:

[1]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08-12-20(1).

[2] 习近平 .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 [N]. 人民日报,2018-7-4.

[3] 丁炜 . 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N]. 人民日报,2022-11-14(009).

[4]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 [N]. 人民

日报 ,2017-2-13.

[5]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0-9-8.

[6] 解恒岩,张霞 .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路径提升的四层维度 [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 ,2024,24(05):81-84.

[7] 张灿飞 . 新时代下“支部建在连上”理念对高校党建引领治理体系的创新研究 [J]. 社会与公

益 ,2024,(09):39-42.

[8] 吕健,原甜甜 . 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 [J]. 西昌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

版 ),2020,32(04):25-28.

[9] 谢婷婷 . 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探索 [J]. 黑龙江教育 ( 高教研究与评

估 ),2024,(11):92-96.

[10] 周鑫 , 种宇宏 . 高校“党建 + 学生管理”互动模式 [J]. 中国军转民 ,2024,(16):214-215.

[11] 刘春燕. 中国共产党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的百年历程及经验研究[D]. 西南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