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辅助中学语文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实践探索与效果分析

作者

罗月

重庆市渝高中学校 400039

引言

在中学语文教学范畴内,作文教学始终是教师面临的难题之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作文批改上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却难以收获理想成效。伴随人工智能 (AI) 的迅猛发展,探索将其引入作文教学,借助 AI 构建作文教学新模式,成为有效破解中学作文教学困境的关键路径。

一、当前写作教学的痛点与AI 的突破点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写作一直是师生共同面对的难题。七至九年级需要完成从生活观察到逻辑论证的系统训练,但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找不到合适的写作素材。比如布置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类题目时,很多学生因为平时不注意积累,写出来的内容常常是空泛的套话,缺乏真情实感和具体细节。教师方面也存在实际困难,一个班级四五十名学生,每篇作文都详细批改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导致评语往往比较笼统,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给出建议。而学生收到评语后,由于缺乏明确的修改方向,经常把作文本放在一边就不再理会。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现在已经有学校开始尝试使用 AI 写作辅助系统。学生在电脑上完成作文初稿后,系统能够快速分析出作文在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优缺点,并给出具体评分。比如会指出某段描写不够生动,或者论证不够严密。更重要的是,系统会根据学生作文中的具体问题,自动推荐相关的优秀范文片段或写作技巧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如何改进。这种即时、具体的反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修改积极性。

二、AI 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一)智能诊断:让问题“看得见”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逐篇分析学生作文的问题。现在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AI 系统能快速扫描学生习作,精准识别写作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当学生练习人物小传写作时,系统会自动检测是否用具体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直接标记出此处缺少事例支撑等提示,避免学生泛泛而谈。教师端还会生成可视化的班级写作热力图,用颜色深浅直观展示全班在选材单薄、结构松散等维度的集中性问题。某初中教师在实践中发现,过去耗时两小时才能归纳的共性疏漏,现在系统 5 分钟就能定位到大部分的学生未掌握细节描写这类关键结论,大幅提升了课堂讲评的针对性。

(二)个性化资源包:满足差异化需求

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AI 系统能像经验丰富的助教般精准推送学习资源。当系统检测到某位学生作文语言贫乏,会自动匹配朱自清《背影》的细节描写片段,附带如何用动词传递情感的微课视频;面对逻辑混乱的议论文习作,则推送结构化工具——比如可拖拽调整的论点- 论据思维导图模板,并附带中考满分作文的论证结构拆解;对于缺乏新意的作文,系统会筛选同龄人创新案例,如一篇将垃圾分类类比为城市代谢系统的范文,并标注其比喻构思的巧妙之处。过去统一发放的《写作技巧手册》只有少部分学生会主动查阅,而AI 推送的资源因与个人问题直接关联,显著提升了打开率。

(三)互动式修改:让反馈“动起来”

传统作文评改中,学生常因评语抽象不知如何下手修改。AI 系统通过交互设计改变了这一困境:当学生提交初稿后,系统会即时提示第二段病句:通过这次事情让我明白...(缺主语),并提供三种修改建议;若发现段落衔接生硬,会建议调整段落顺序并实时预览效果。学生每修改一处,系统立即用颜色标记优化效果,如将原本笼统的爱护环境改为弯腰捡起糖纸的瞬间,我触摸到了城市的温度,系统会点亮细节生动指标条。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显著提升了修改积极性,

三、实践中的思考与建议

(一)教师角色需转变

过去教师花费大量时间批改作文,现在可以将这部分基础性工作交给 AI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工作量减少了,而是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教师需要学会分析 AI 提供的数据报告,比如当系统显示班级里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论据使用方面得分较低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为给定的论点寻找3 个不同的论据;或者开展论据擂台活动,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提供的论据是否充分有力。

(二)技术应用需适度

AI 虽然能提供很多写作建议,但教师需要注意合理使用这些功能。特别是在文章立意、情感表达等需要创造力的环节,应该减少 AI 的干预。比如在练习我的梦想这类题目时,如果完全按照 AI 建议的标准结构来写,很容易导致全班作文千篇一律。有老师反映,刚开始使用 AI 系统时,班里 30 多篇作文中有 20 多篇都采用了开头设问 - 中间三段式 - 结尾点题的相同结构。后来他们调整了使用方法,只在语言表达、逻辑衔接等技术性环节使用 AI 辅助,而在立意创新方面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三)评价体系需完善

目前的 AI 评分系统在检测语法错误、逻辑问题等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于文章的创意、思想深度等主观因素还难以准确评估。这就需要教师发挥重要作用,建立更全面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先由 AI 系统对作文的基础要素进行评分,包括语言表达、结构完整性、论证逻辑等技术指标;然后教师重点评价文章的立意深度、情感真实性和创新性等 AI 难以判断的维度。这样的评价方式既保证了效率,又不会忽视作文的人文价值。

结论

人工智能正在让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变得更聪明。当技术精准匹配学生需求,当教师智慧与技术力量形成合力,写作课堂将不再是千人一面的批阅场,而是每个学生绽放思维火花的创意工坊。这种变革不仅关乎教学效率的提升,更指向语文教育本真的回归——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文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 王熳 . 利用人工智能培养中学生语文思辨能力的创新策略 [J]. 吉林教育 ,2025(3):94-96.

[2] 罗佳璇. 新时代高中语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研究[D]. 江苏: 扬州大学 ,2024.

[3] 邱佳栎.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现当代散文教学“猜读法”应用研究[D].天津 : 天津师范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