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国土整治中的生态优先理念实施路径
岳迎
嘉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济宁市 272400
引言
国土整治作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将生态优先理念贯穿于国土整治全过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探析生态优先理念在国土整治中的实施路径,有助于突破传统国土整治模式的局限,推动国土整治工作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方向转型,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生态优先理念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
生态优先理念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首要位置,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为核心,统筹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该理念源于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深刻认识,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和物质产品,还具备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在国土整治中践行生态优先理念,意味着在规划编制、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等各个环节,都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为前提,避免因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系统退化。从现实意义来看,生态优先理念的实施是应对生态环境挑战的必然选择。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国土空间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传统的国土整治模式往往侧重于土地资源的经济开发,忽视了生态保护,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生态优先理念的引入,能够引导国土整治工作从单一的资源开发向综合的生态修复与保护转变,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二、国土整治工作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困境
2.1 国土整治工作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国土整治工作在政策体系、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政策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国土整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逐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国土整治政策框架,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国土整治政策,强调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国土整治中的重要地位。在技术应用方面,随着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大数据等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土整治工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得到大幅提升。通过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对国土空间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为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提供数据支持。在实践探索中,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土整治项目,涵盖土地整治、矿山修复、流域治理等多个领域,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2 生态优先理念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现状
生态优先理念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部分地区在国土整治项目中开始尝试将生态保护与修复贯穿于项目全过程。在规划编制阶段,注重对区域生态本底的调查与评估,明确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将生态保护要求纳入国土整治规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生态友好型的工程技术和措施,如推广生态护坡、生态沟渠等建设,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项目后期,加强生态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为后续的生态修复和管理提供依据。然而,生态优先理念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2.3 国土整治中实施生态优先理念面临的困境
尽管生态优先理念在国土整治中有了一定的实践探索,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理念认知存在偏差,部分地区和人员对生态优先理念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国土整治工作中仍然存在重开发轻保护、重短期效益轻长期生态影响的现象。政策体系有待完善,虽然已有相关政策强调生态保护,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配套的细则和标准,导致生态优先理念难以有效落实。此外,技术支撑不足,现有的国土整治技术在生态修复和保护方面存在局限性,缺乏针对不同生态系统和区域特点的精准技术手段。
三、国土整治中生态优先理念的实施路径
3.1 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保障
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是保障生态优先理念在国土整治中有效实施的基础。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国土整治相关法律法规,将生态优先理念作为核心原则明确写入法律条文,从法律层面确立生态保护在国土整治中的优先地位。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和技术标准,对国土整治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生态修复措施、生态效益考核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为生态优先理念的实施提供可操作的规范。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在国土整治中因生态保护而受到利益损失的主体给予合理补偿,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同时,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考核,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对违反生态优先原则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3.2 创新技术手段,提升实施效能
技术创新是推动生态优先理念在国土整治中有效实施的关键。加大对生态修复和保护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和国土整治项目,研发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技术和工程措施。例如,研发适用于矿山修复的植被重建技术、适用于流域治理的水质净化技术等。推广应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建立国土整治生态监测与评估平台,实现对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精准管理。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提高国土整治工作的生态保护效果和实施效率,为生态优先理念的落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3.3 优化管理机制,加强协同合作
优化管理机制是确保生态优先理念在国土整治中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明确各部门在国土整治中的职责分工,建立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加强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实施监管等环节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引入公众参与机制,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参与国土整治项目的决策、监督和评估,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提高国土整治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认可度。同时,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除政府财政投入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国土整治中的生态修复和保护项目,通过 PPP 模式、生态产业开发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生态优先理念的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四、结语
在国土整治中实施生态优先理念是实现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深入剖析生态优先理念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义,认清当前国土整治工作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困境,从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技术手段、优化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实施路径,能够有效推动生态优先理念在国土整治中的全面落实。未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应持续深化对生态优先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实施路径,加强实践探索,促进国土整治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灿 , 张池 , 孙传谆 , 等 . 全域土地整治的”反规划”思路探讨 [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8):6.
[2] 郭媛媛 .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力开启”两山”理念海上新实践修护”浙海”无限蓝[J]. 浙江国土资源,2019.
[3] 李玉强 . 河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与修复策略研究 [D]. 河北经贸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