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环保艺术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研究

作者

杜小秋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三中教育集团 322100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初中环保艺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长。因此,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过程性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与初中环保艺术教学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中的真实能力。在初中阶段,这些素养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基础能力,比如用废弃纸箱设计建筑模型时展现的空间想象力;二是实践品质,如在小组合作改造塑料瓶装置时表现出的沟通协调力;三是价值观念,包括主动收集可回收材料的环保自觉性。这些素养的形成不是靠单次活动就能达成,需要在整个初中阶段通过不同环保艺术项目的持续锻炼。

(二)初中环保艺术教学的特点

这类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双目标并行:既要完成艺术课程标准要求的造型表现目标,又要达成环保教育的实践目标。在实际课堂中,这表现为教学材料的特殊性——学生使用的不是崭新的画材,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品。比如用旧报纸制作纸浆雕塑,既考验造型能力,又训练材料再生思维。教学流程也与传统美术课不同,通常包含废弃物收集分类、创意构思、改造实施、成果展示四个环节,整个过程都贯穿着环保理念的渗透。

二、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目标

在初中环保艺术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首要任务是真实记录学生素养发展的轨迹。评价目标可分为四个维度:第一是基础知识维度,主要考察学生对环保材料特性的认知程度,比如能否正确区分不同废弃物的可塑性;第二是技能应用维度,关注学生将艺术技法与环保理念结合的能力,如在纸板雕刻中兼顾结构稳固与材料节约;第三是思维发展维度,重点评估学生在创作中展现的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对失败作品的改进策略;第四是价值观维度,通过观察学生收集废弃物时的主动性、分享材料的意愿等细节,判断其环保意识的形成程度。

(二)评价内容

环保艺术教学的评价内容需要突破传统美术课的框架,建立三位一体的观测体系。在课堂表现方面,重点记录学生对非常规材料的适应能力,如使用易拉罐时的安全操作习惯;在创作过程方面,系统收集各阶段草图、材料试验记录和修改说明,这些实物证据比最终作品更能反映思维发展;在社会实践方面,跟踪记录作品展示后引发的环保行为改变,如同学间废弃物交换的频率提升。特别要关注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的应对方式,比如当塑料瓶切割失败时,是选择更换材料还是改进工具。小组合作中的角色分工也是重要评价内容,有的学生擅长创意构思,有的精于技术实现,应当给予差异化评估。

(三)评价方法

实施过程性评价需要多元化的方法组合。观察记录法是最基础的手段,教师可以设计简明的检核表,在巡回指导时快速标记学生的典型行为,如主动帮助同伴处理锋利材料边缘。作品分析法要突破只看成品的局限,建立包含灵感草图、材料试验、成品照片的成长档案袋。比如在牛奶盒建筑项目中,通过对比初稿与终稿的差异,能清晰看到学生的思维演进。互评机制需要具体引导,教师可设计两星一愿表格(指出两个优点、一个建议),避免泛泛而谈。数字化工具可提升效率,例如用平板电脑随时拍摄创作过程,配合语音评注形成动态评价记录。这些方法要根据不同教学环节灵活组合,材料收集阶段多用观察法,创作阶段侧重作品分析,展示阶段则可引入家长问卷等外部评价。

三、实施过程性评价的策略

(一)明确评价标准

在环保艺术教学中,需明确评价标准。首先要将抽象的环保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指标,比如合理利用废弃物这一标准可以细化为:材料利用率(使用废弃物占作品总量的比例)、创新改造度(对原材料的加工改造程度)、安全性(处理锋利边缘等危险因素的措施)。针对艺术表现力,可以设定造型与功能的平衡度标准,考察学生是否在追求美观的同时兼顾了作品的实用性。标准的表述要避免专业术语,七年级学生可以理解你的作品至少使用三种回收材料,九年级则可以要求作品需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建议将评价标准制作成可视化表格张贴在教室,包含材料收集 - 创意设计 - 制作过程 - 成果展示全流程的具体要求。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环保艺术教学中的差异性评价需要建立双轨制观察体系。对于艺术基础较弱的学生,重点记录其环保行为的进步,如从随意丢弃边角料到主动收集分类的转变;对于技术能力强的学生,则侧重评估其创新突破,比如尝试用新方法处理难塑形材料。建议建立个人成长档案,用照片对比呈现进步:某生9 月用易拉罐只能做简单笔筒,12 月已能制作可活动的机器人模型。要特别注意特殊需求学生,为行动不便者调整材料收集要求,允许使用家人协助准备的废弃物。差异评价的关键在于设立个性化目标,比如给内向学生设定向两位同学讲解作品环保理念的挑战任务。可以设计弹性评价量表,同一项目中,有的学生可选择侧重技术难度评分,有的则可选择侧重创意表达评分。

(三)加强师生互动

有效的师生互动评价需要建立三点一线的反馈机制。三点指课前计划会谈(商定个人目标)、课中过程指导(即时口头反馈)、课后反思对话(总结成长收获);一线是指贯穿始终的书面交流——环保创作日志。教师批改日志时不用简单打分,而是用提问方式引导思考:为什么第二次选择的瓦楞纸比第一次的更稳固?建议每周设置 15 分钟绿色访谈,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发现自己哪些进步?下次想尝试什么新材料?互动时要采用三明治反馈法:先肯定具体优点(你分类塑料瓶的方法很科学),再指出改进方向(热熔胶用量可以再减少),最后给予支持承诺(下周我带些环保粘合剂给你试试)。

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环保艺术教学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评价方法,不断优化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缪成武. 废物利用和保护环境意识在初中美术手工课程中的渗透策略[J]. 科普童话 ,2024(3):116-118.

[2] 张倩 . 装置艺术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以“旧物重塑”主题为例 [D]. 福建 : 集美大学 ,2024.

[3] 曾繁林 . 物尽其用 -- 综合材料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山东 : 山东理工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