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BIM+GIS融合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的实践路径研究

作者

胡志兵

身份证:421181198607045037

1 引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数字中国”战略的推动下, 建筑工程领域正加速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型。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存在信息孤岛、协同效率 等问题 满足现代工程项目对精细化管理的需求。BIM 技术以其三维建模与 宏观规划能力见长,两者的融合为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提供了 技术在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问 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 为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BIM 与 GIS 技术的基本概念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基于三维数字技术的工程管理方法,它不仅包含几何信息,还整合了材料、成本、进度等非几何数据,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是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结合地图可视化与空间分析功能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处理具有地理位置特征的数据。BIM 与GIS 的融合,将微观建筑模型与宏观地理环境有机结合,提升了工程项目的整体可视化与决策支持能力。

2.2 全过程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全过程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是指从项目立项到竣工运营各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预测、动态控制和持续优化的管理体系。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信息集成、流程优化与数据分析,实现对工程成本的精准把控。该管理模式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BIM、GIS、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使工程造价管理由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提高了管理的准确性与时效性,是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3 问题分析

3.1 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存在障碍

在当前 BIM 与GIS 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仍面临较大挑战。由于不同软件平台之间的数据格式不兼容,导致工程各阶段的信息难以有效衔接。此外,参与方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造成信息重复录入、数据丢失或失真等问题,影响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限制了BIM+GIS 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应用。

3.2 技术应用标准与规范不统一

目前,我国在BIM 与GIS 技术应用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各地、各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制定的技术标准存在差异,导致技术推广受限、成果难以互认。此外,相关法规政策尚不健全,缺乏针对BIM+GIS融合应用的明确指引,使得工程造价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操作依据,增加了技术落地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协同发展。

3.3 工程造价动态管控能力不足

传统工程造价管理多依赖静态估算与阶段性调整,难以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控。而BIM+GIS 融合技术虽具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数据更新滞后、模型更新频率低、系统响应速度慢等问题,导致造价动态变化无法及时反映。这使得管理者难以准确掌握工程成本变化趋势,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及时性,降低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4 对策建议

4.1 构建统一的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平台

为解决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难题,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采用开放标准的数据格式(如 IFC、CityGML等),实现BIM 与GIS 系统的无缝对接。平台需支持多源数据接入与协同编辑,确保各参与方能够实时获取准确信息。同时,引入云计算与区块链技术,提升数据安全性与可追溯性,保障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数据的一致性与完整性,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整体效率与透明度。

4.2 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标准与规范体系

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快制定统一的BIM 与GIS 技术应用标准,涵盖模型创建、数据交换、信息管理等方面,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同时,鼓励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共同参与标准编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指南。此外,应在相关政策法规中明确BIM+GIS 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要求,为技术推广提供制度保障,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协同能力。

4.3 强化工程造价动态管控技术支撑

应加强对 BIM+GIS 融合技术在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开发具备实时数据采集、智能分析与自动预警功能的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施工现场数据,结合BIM 模型进行成本模拟与偏差分析,提升造价预测与控制的精准度。同时,构建基于GIS 的空间成本分析模块,辅助管理层全面掌握项目全局成本分布与变化趋势,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与时效性,实现真正的全过程动态造价管理。

4.4 加强 BIM+GIS 复合型人才培养

应推动高校开设 BIM 与GIS 交叉课程,强化工程管理、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融合教学。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定制化培训项目,提升在职人员的技术应用能力。建立行业认证体系,设立专项资格考试,规范人才培养与评价机制。此外,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推广远程教育,扩大技术普及面,缓解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为 BIM+GIS 技术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5 结论

BIM 与GIS 融合技术为全过程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与成本控制水平。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面临数据集成困难、标准缺失、动态管控能力不足及人才匮乏等问题。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强化动态管理能力和加强人才培养,可以有效推动BIM+GIS 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深度应用。未来,应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与创新,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刘健,杨忠增,姜玉婵.BIM5D 技术在商业综合体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建筑金属结,2025,24(11):187-189.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5.11.064.

李欣, 陈晓科, 吴国卿. 基于数字化转型的电力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25,28(11):106-109.

王 金 东 . 基 于 BIM 技 术 的 装 配 式 建 筑 工 程 造 价 全 过 程 精 细 化 管 理 [J]. 中 国 建 筑 金 属 结构,2025,24(09):193-195.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5.0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