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考数学命题特点及教学策略探究
俞小伟
陕西省宝鸡南山中学 721013
引言
近年来,高考数学命题逐步从知识考查转向素养评价,2025 年新高考一卷与二卷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趋势。两卷试题在核心素养框架下,通过差异化设计体现选拔功能与育人导向。一卷注重理论思维的严谨性,二卷强调实践应用的价值性,这种差异反映了数学教育的多元目标。分析两卷的命题特点与教学启示,有助于理解素养导向的评价改革方向,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同时,探究情境创设与创新题型的命题逻辑,对完善素养培养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理论
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理论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的数学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该理论借鉴 PISA 测评框架,突出“情境 - 问题 - 思维 - 表达”的命题逻辑,通过创设生活实践、学术探究、传统文化和科技前沿等多元情境,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六大核心素养融入试题设计。命题注重从“知识立意”向“素养立意”转变,强调问题解决的完整思维过程,而非碎片化知识点考查。试题设计遵循“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原则,通过开放性设问、探究性任务和跨学科融合等方式,考察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推理论证的综合素养。同时,命题注重区分度设计,通过多层次问题设置,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评估高阶思维能力,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科学评价。
二、2025 年新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一)核心素养考查的差异化分布特点
2025 年全国新高考一卷与二卷在核心素养考查上呈现差异化分布特点,新高考一卷更侧重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试题多涉及函数与几何的综合分析,要求学生从复杂条件中提取数学模型并进行严谨推演。例如,一卷的压轴题以动态几何为背景,融合代数变换,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与演绎推理能力。而新高考二卷则更突出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试题情境贴近现实,如人口增长预测、交通流量优化等,要求学生建立合理模型并解读数据。两卷在直观想象与数学运算的考查上较为均衡,但一卷的运算复杂度略高,二卷则更注重运算的实际意义。这种差异化设计既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也反映不同地区对学生素养培养的侧重点。
(二)情境化命题的多元呈现方式
两卷试题均注重情境化设计,但呈现方式存在差异。新高考一卷的情境更具学术性,如以物理运动、化学反应为背景设计数学问题,强调学科交叉与理论应用。二卷则更倾向于生活化与社会化情境,如消费行为分析、环境保护数据统计等,突出数学的现实价值。在传统文化情境方面,一卷偏向古代数学典籍中的问题改编,如《九章算术》中的几何命题,二卷则更多融入传统工艺、历法计算等文化元素。科技前沿情境在两卷中均有体现,但一卷聚焦基础科学研究,如量子计算中的数学原理,二卷则关注技术应用,如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问题。这种多元情境设计拓宽了数学命题的视野,也引导学生关注数学的广泛适用性。
(三)创新题型的考查功能对比
2025 年两卷在创新题型的设计上各具特色。新高考一卷的开放性试题占比更高,要求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并给出合理解释,如探究函数性质的多种可能性,考查思维的灵活性与严谨性。二卷则强化探究性试题,通过分步设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如从数据观察到模型构建再到结论验证,体现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在跨学科融合方面,一卷侧重数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二卷则更关注数学与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的联系。两卷均减少了传统机械计算题,增加了需要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任务型题目,反映出高考命题从知识考查向能力考查的转变趋势。
(四)教学策略的适应性调整建议
针对两卷的命题特点,教学策略需进行适应性调整。对于新高考一卷的备考,应加强抽象概念的理解与逻辑链条的训练,如通过变式教学深化函数与几何的综合应用能力。对于二卷的备考,需注重真实问题的建模实践,引导学生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在情境化教学方面,一卷地区可增加学术情境案例的解析,二卷地区则应强化社会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处理。创新题型的教学需打破固定解题模式,鼓励学生提出多样化解题思路,并通过项目式学习培养跨学科视角。此外,两卷均强调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教学中应规范逻辑表达,避免跳步或模糊论证。
(五)命题趋势对素养培养的启示
2025 年两卷的命题趋势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具有重要启示,数学教学需超越题型训练,关注思维过程的完整性,如从问题识别到策略选择再到验证反思的全链条培养。情境化学习应成为常态,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价值。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融入日常教学,如鼓励学生提出猜想、设计解决方案并评估可行性。差异化教学不可忽视,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抽象推理、建模应用等不同维度针对性提升。高考命题的素养导向将持续深化,数学教育需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结束语
2025 年新高考数学一卷与二卷的对比分析表明,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改革已进入深化阶段。两卷通过差异化设计,既考查学生的共性素养,又突出不同能力维度的发展需求。未来教学需进一步融合情境实践与思维训练,平衡理论深度与应用广度,以应对高考命题的变革。这一探索不仅关乎考试评价的科学性,更对数学教育的育人目标实现具有长远影响。素养本位的命题与教学互动,将持续推动数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鄢春燕 . 高考数学试题中核心素养的测评研究 [D]. 天水师范学院 ,2024.
[2]付颖梅.近6年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特点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D].南昌大学 ,2023.
[3] 黄文昭 .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考数学命题研究及高三复习的探索与思考 [J]. 高考 ,2023,(13):70-72.
[4] 孙慧乐 . 基于数学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 2022 年全国 I 卷评价研究 [D]. 长江大学 ,2023.
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 2024 年度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宝鸡市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SGH24Y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