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议题式教学探索

作者

王百慧

白山市第十六中学 134300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形成道德品质和理解法律规范。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侧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深层次思考,议题式教学应运而生,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围绕具体社会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议题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更强的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本文将重点探讨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其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作用,并提出有效实施该方法的策略。

一、议题式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核心,围绕某一具体社会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碰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议题式教学的核心是通过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议题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社会实际,注重问题的现实性和时代性。通过探讨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或道德争议,能够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其次,议题式教学强调学生在讨论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更多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辩论和交流,提升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议题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多角度思考能力。

二、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议题式教学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通过围绕具体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展开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例如,在讨论“网络暴力是否应当受法律制裁”这一话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网络暴力的定义、表现形式及其带来的社会影响,从而促使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相关法治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和争议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比如,在讨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法律和社会制度进行有效的预防。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议题式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作用

议题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进行讨论。这一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探讨复杂的社会问题,学生不仅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还能在讨论中锻炼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议题式教学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在讨论涉及社会道德和法律问题时,学生需要关注社会责任、公平正义等基本价值观。

通过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例如,在讨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还能意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议题式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讨论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这种互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议题式教学实施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议题式教学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能够有效组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可能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缺乏自信或表达能力不足而不愿意参与讨论。对此,教师应通过创设包容性强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深度参与和高质量的思维碰撞。

另外,部分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设备有限,可能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持进行议题式教学。因此,教师应灵活运用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计,克服资源不足的难题,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创造更丰富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议题式教学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建康 . 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J]. 甘肃教育 ,2024,(24):15-19.

[2] 毛 群 周 . 初 中 道 德 与 法 治 议 题 式 教 学 策 略 研 究 [J]. 求 知 导刊 ,2024,(32):44-46.

[3] 邹琳 .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路径 [J].广东教育 ( 综合版 ),2024,(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