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飞行器维修专业人才培养
刘文刚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4
引言:
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飞行器的维修是保障航空安全,保证飞行器稳定运行的关键要点。基于此,目前职业院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当明确目标,找到科学的方法。高职院校作为肩负人才培养责任的重要阵地。也应当明确需求,并且进一步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实践方法助力人才培养,提升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水平,适应新时期飞行器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飞行器维修专业人才职业能力要求
(一)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打好实践基础
飞行器维修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非常高,专业人才需要首先扎实个人的理论基础,保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够为进一步完成好维修实践任务奠定基础。具体来说,飞行器维修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要点有熟悉飞行器的基本结构、系统组成,明确工作原理,并且能够精准识别不同零件的型号、规格和性能参数,在维修不同的飞行器部件时,应当掌握其零件的拆装、检测和故障诊断关键技术,并且要熟练维修工具和设备,保证严格按照维修工作的要求,以专业的理论和过硬的技能做支撑执行维修工作,这是保证飞行器出现故障时,能够迅速准确开展维修工作,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条件。
(二)强化解决问题能力,应对复杂挑战
飞行器维修过程中会遇到多方面的实际问题,单纯地完成常规故障维修流程,无法保证应对多样化的问题。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还应当注重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入手,强化培养力度,这也是新时期飞行器维修人员所需要具备的重要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在培养飞行器维修人才时,一方面要选取最新的理论知识资源,不断完善飞行器维修工作的理论知识体系保证在人才培养中,利用新技术新理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现阶段的职业能力培养还应当聚焦在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复杂性专业性更强的问题上。这就要求专业人才根据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趋势和飞行器结构系统更新的状态,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飞行器维修的技术原理和方案,为取得更好的维修工作质量提供支持[1]。
(三)培养职业素养,严格执行行业规范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关乎航空安全,也能够影响飞行器维修工作质量。基于高职院校的飞行器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而言,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还应聚焦在提升职业素养上,要求专业人才不仅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还需要从细节入手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不仅要严格执行维修的操作规范和实践流程,更需要从细节入手做好信息填写。在维修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出现故障时,与同伴及时沟通协作,以最快的速度最为准确的技术方法排除故障、解决问题。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飞行器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强化实践力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强化实践力度是提升专业人才技能水平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需根据飞行器维修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首先构建完善的实践教育体系。将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融为一体,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基础技能训练阶段,开设电子电工技术机械制图为主题的专业实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结构,具备绘图能力。在专业技能训练时,可从飞机的结构与系统运行原理、航空发动机原理和维修等方面入手设置实训课程,让学生在模拟的飞行器维修环境中进行反复的实操训练。而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时,则应当借助顶岗实习或生产性实训的契机,让学生接触更具有综合性和完整性的飞行器故障维修项目,提升其专业技术能力[2]。另外,学校还应当投入一定的资金资源,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从校内到校外构建相对应的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中,可设置飞行器维修工具与设备模拟真实的维修场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操条件。在校外实践环节,则应当积极借助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认证考核等多种实践渠道帮助学生在提升实践技能的同时,获得专业资格证书,为提升其岗位适应能
力提供支持。
(二)启动项目化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启动项目化学习模式主要是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参与具体项目的同时锻炼实践能力,教师可设计不同类型的故障诊断维修项目,让学生分组完成分支任务。从维修方案的制定,到维修流程的推进,再到效果评估,全面自主完成整个过程。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还可在学生项目遇到困难时,引入经典案例,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分析故障时的思维活性和创新性,突破传统的实践思路局限,为取得更好的项目式学习效果奠定基础。最后,教师还应当适当地在学生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后,适当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元素,将维修专业学生的技能聚焦在开发新的维修工具、改进维修工艺这个维度,促进学生能够聚焦细节问题,以创新性的思路和方法寻求解决方案,这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总的来说,启动项目化学习模式后,教师还应当在项目中和项目后这两个关键环节,融入更加丰富多元的思路和资料,实现项目式学习成果的发散和完善,强化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成效。
(三)建立校企合作,强化职业素养培养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力量实现职业素养共育的目标。校企合作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途径。高职院校应当深化与航空企业的合作力度,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相关的教材与课程,并且借助企业的力量,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将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氛围作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养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方面应当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入学校开展讲座,或组织学生基于具体的飞行器维修实践能力提升目标,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管理理念以及作为维修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和岗位需求。企业也可通过与院校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协议的方式,为部分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参与具体项目的机会和平台。一方面解决职业院校飞行器维修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最后,高职院校还应当积极建立职业素养评价体系,根据学生实践项目的感受和能力表现,对其职业素养进行全面评估。分别从职业道德、工作态度、职业行为等多个方面建立评估体系。保证全方位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
三、结束语
综合本文分析可知,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院校飞行器维修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结合院校飞行器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做好系统性的分析。随后,再进一步对照能力需求,提出科学有效地培养策略。力求保证这一专业的人才能够适应飞行器维修工作的要求,成长为具备就业竞争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峰 , 魏平 . 1+X 证书制度下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人才培养研究 [J].
内燃机与配件 , 2025, (02): 143-145.
[2] 都昌兵 , 刘文娟 . 高职飞行器维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以为例[J]. 学报, 2020,20 (02): 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