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SPARK 课程理念在小学排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

郭梦怡

武汉文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345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学校体育在育人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要以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系。在这一背景下,排球作为团体性强、竞技性高的运动项目,其教学策略和课程设计也亟需革新。当前小学排球教学普遍存在内容枯燥、学生参与度低、教学目标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SPARK 课程理念强调高效课堂参与、多样化教学内容及情境化学习氛围,有望有效回应当前教学痛点,推动排球教学创新。

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小学六年级学生为对象,探索 SPARK 课程理念在小学排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具体目标包括: (1)比较SPARK 教学与传统教学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影响; (2)分析SPARK 教学在促进学生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方面的有效性; (3)总结SPARK 课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推广应用的可行路径与实际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文献资料法是本研究的基础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梳理 SPARK 课程理念、小学排球教学、体育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通过查阅 Web of Science、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核心数据库,系统整理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研究热点与不足,为研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支撑。

(二)案例研究法

本研究通过教学实验法开展实证研究,选取市某小学六年级 85 名学生,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实验组(43 人)与对照组(42 人)。实验组实施基于 SPARK 课程理念的排球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周期共 12 周,每周 3 次,每次 45 分钟。实验前后分别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进行测评,比较两组学生在各指标上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SPARK 课程教学效果。

三.SPARK 课程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SPARK 课程理念的内涵

SPARK(Sports, 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课程由美国加州大学研发,是一种融合运动、游戏与休闲的综合体育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高参与度,最大化身体活动时间;

强调因材施教,依据学生兴趣与能力差异设置个性化教学内容

通过游戏化情境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性与运动兴趣。

SPARK 课程不仅关注技能习得,更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课程理念与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的体育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维目标高度契合。

(二)SPARK 理念与课程融合的结合点

本研究将 SPARK 理念与小学排球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以下结合路径:精准化教学设计:针对学生能力水平设置多层次活动,提升适应性与参与度;过程性评价体系:采用“自评 + 互评 + 师评”方式,从体能表现、合作精神、课堂投入等维度多角度评估学生发展;游戏化与任务驱动教学:引入“排球接力”“模拟竞赛”等项目,增强课堂趣味性与情境化;师生角色重构: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协作学习,提升教学互动质量。

四. 小学排球教育现状分析

(一)当前小学排球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排球课程依然采用以教师讲解与示范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缺乏情境创设与互动体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教学目标偏重技能传授,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社会适应与价值观养成。此外,受限于部分学校场地不足、器材缺乏、师资薄弱等现实条件,排球教学的系统性与连贯性不足,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有效运动时间有限,影响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

(二)体育课堂评价机制的局限

当前小学体育课程评价仍以终结性技能测试为主,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情感投入与行为习惯变化,缺乏对体育核心素养多维度的综合评价。这种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式削弱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不利于形成持续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偏离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五.SPARK 课程的应对策略

(一)多样化教学组织与课堂效率提升

SPARK 课程在设计理念、教学实施和课堂评价方面,均体现出对上述问题的积极回应。在课堂组织上,强调通过多样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趣味性和挑战性,提升学生运动动机与课堂参与度。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学生在 12 周 SPARK 课程后,其有

效运动时间平均达到了每节课 32.4 分钟,占总时长的 72%,而对照组仅为 25.1 分钟,占比 56% (P⟨0.05) ,体现了课堂组织效率的显著提升。

(二)多样化教学组织与课堂效率提升

在健康行为方面,实验组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得分由实验前的 3.12 提高至 3.89(满分 5 分),锻炼习惯得分由 3.05 提升至 4.01,情绪控制能力和环境适应性得分提升幅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这表明 SPARK 课程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与行为习惯方面效果显著。

(三)多样化教学组织与课堂效率提升

在教学评价方面,SPARK 课程推行“形成性 + 终结性”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和行为观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体育价值观。实验组学生在体育品德测试中三项指标(体育精神、体育品格、道德行为)均出现显著提升,其中体育精神得分提升 16.3%,体育品德提升14.8%,均优于对照组( (P<0.01) 。

(四)教学资源整合与教师角色转变

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SPARK 课程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生态,有效推动小学排球教学由传统训练型向素养导向型转变。 SPARK课程在设计理念、教学实施和课堂评价方面,均体现出对上述问题的积极回应。在课堂组织上,强调通过多样化、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如分组竞赛、合作游戏、角色扮演等,增强课堂趣味性和挑战性,提升学生运动动机与课堂参与度。在教学评价方面,推行“形成性+ 终结性”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评价和行为观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体育价值观。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SPARK 课程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生态,有效推动小学排球教学由传统训练型向素养导向型转变。

六.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表明,SPARK 课程理念在小学排球教学中具有良好适应性与显著成效。在为期 12 周的教学实验中,实验组学生在体能水平、健康行为意识及体育品德表现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值均 <0.05,具统计学意义。SPARK 课程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还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运动习惯、提升品格素养等方面表现出强大潜力。

参考文献

[1] 罗秀林 .SPARK 课程理念在小学田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D]. 成都体育学院 ,2024.

[2] 司志凯.SPARK 课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西北民族大学,2023.

[3] 庞德虎, 游贵兵, 王龙珠.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变迁研究 [J].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23,38(02):52-60.DOI:

[4] 徐典 .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健康行为评价模型研究 [D]. 辽宁师范大学 ,2021.

[5] 汤利军 , 蔡皓 . 基于“立德树人”的我国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J]. 体育学院学报 ,2019,53(10):75-80.

[6] 魏兴 .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策略探讨 [J]. 文理导航 ( 下旬 ),2018,(1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