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议论文写作探究
王敬蓉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南京
新课标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形象、逻辑等思维的发展。中职语文议论文写作强调通过学生的主动分析,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提高思考质疑、推理批判能力。其中,基础模块从论点的明确性、论据的充分性、结构的完整性三个层次规范了写作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针对社会现象或职业问题提出观点,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有逻辑的论述,从而掌握议论文的基本要素和论证方法,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时势思辨,彰显社会责任,弘扬工匠精神。[1] 综上,中职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以思维训练为内核、语言规范为基础、职业素养为导向,旨在培养语言表达逻辑严谨、文化底蕴基础浑厚的工匠式人才。
一、中职生议论文写作现状
当前,中职学生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陷入了“学生厌学、教师难教、课程边缘化”困境,亟需破局。
(一)学生写作现状
1. 写作兴趣缺失,写作技能受限。大多数中职学生的中考成绩不理想,这些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后,非常重视自己的专业选择,却不太关注文化课学习,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公共场合怕说话,集体活动怕发言,参加社团怕写稿,语文学习怕作文,因畏惧写作而逃避、轻视写作课程,或者被动学习,消极应付;或者观点平庸,缺乏立意和创新,陷入云山雾罩,无法下笔的困境。
2. 语言基础薄弱,文体混淆不清。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写作议论文经常断句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意不明确,语言直白干瘪,甚至错别字、病句频出;有些在写作中仅注重铺陈直叙,不注重说理论证,或者前半部分叙事直描,后半部分议论说理,将议论文写成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四不像”文章。
3. 论证逻辑无序,论据脱节论点。不少中职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碎片化阅读,生活积累不够,系统阅读量也不足,掌握运用的写作素材有限,平时又过分依赖范文模仿或翻抄,缺乏生活体验和思想升华。有的学生过度使用网络流行语,致使语言表达不完整,通篇论证逻辑性不强。还有的作文虽符合一般议论文标准,但立意不准、材料堆砌和结构松散等问题普遍存在,缺乏清晰的论点与论证层次。
(二)教师教学现状
1. 教学方法陈旧。配合新大纲的部编教材,部分文章政治性较强,难度加深,脱离学生现实实际,且篇幅较长,本身长文教学因课时不足而教学紧张,日常的作文训练则偏少。教师多采用“命题 - 范文 - 练习”的传统模式,教学模式单一,课堂单调枯燥,难以激发兴趣。
2. 阅读与写作脱钩。阅读是在输入信息,写作是在输出信息。在职教高考受到重视的大环境下,议论文写作从操作层面要易于记叙文写作。但中职学生系统阅读量不足,写作素材积累欠缺普遍存在。部分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仅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教学,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被人为割裂,读写结合的训练得不到重视。
3. 教师评价滞后。平时教学写作课时被压缩,系统性写作训练难以开展。写作训练量的不足,质的提升难度就大;学生练笔少,写作能力自然不强。同时,多数教师因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不能及时批阅讲评习作,也导致学生兴趣点难以维持,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效果自然也不佳。
二、中职语文议论文写作策略
王蒙在论述《语言的功能》一书中以种树比喻论证,论述了大部分作家都是在写作过程中通过语言表达来梳理、生发、演绎思想,通过在写作过程中的思考使他们表达的思想逐渐清晰,演绎的作品形象慢慢鲜明。所以,写作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和提升的训练过程。
1. 整合材料信息,搭建写作支架
现今的作文题大多是材料作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材料,弄清题目意图,梳理论证层次,进而整合材料信息,表达自己观点。这正切合了布鲁纳提出的支架教学理念。[2] 中职语文议论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写作题目的框架,捕捉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并根据作文材料确立审题支架,进而在掌握了审题支架后,再教给结构支架,理清习作论证层次。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写作时论点结构松散、论据泛化堆砌、论证层次嵌套等问题,通过材料反复训练结构逻辑,结合材料提炼论点、论据,运用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进行分析论证。[3]
2. 借助思维导图,提升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思维的工具,能有效解决中职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论点发散不聚焦、论据关联性弱、论证层次不清晰等困境。写作中,通过括号图、树状图、鱼骨图、气泡图等思维导图把议论文的写作知识、写作过程、写作思维可视化。借助思维导图开展训练,引导学生从自体的思维生长空间出发,注重自主绘图的体验感,培养发散思维、强化逻辑思维、养成批判思维,最终提升中职学生思维能力和议论文写作水平。[4]
3. 学习文本范例,借鉴逻辑结构
中职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虽然进入到相对独立的个体阶段,但因阅历的局限,议论文写作水平有限。教师要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教学,用“以读带写”的方式,教学生积累并活用课文材料来学写议论文,并通过写作任务促使学生阅读和分析课文。
如《基础模块》(上册)的《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等,梳理这 4 篇课文的思维导图,找出议论结构,分析论证方法,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参照具体作文,从例文中找对应点,整理归纳出分论点和论证结构,确保各分论点间没有交叉重复,整体论证结构逻辑顺畅,提炼对应分论点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并在上述 4 篇课文中选择一篇作范本,仿照其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完成写作任务。
4. 借助文本课例,以读促写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议论文写作教材的本质是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掌握同类文本的理解与创作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例子的论证结构,学习论证手法,领悟其中的写作规律。无论是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还是文学类文本,教师都可针对中职学生阅读实际,教会他们把文本中的事例转化为自己的论据,在写作训练中填补平时系统阅读量不足的短板。
在阅读教学中,模仿文本中议论文结构,以读促写,举一反三,提升议论文写作素养;在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既有素材中寻找和整合能够服务作文主题的材料,实现材料与主题的同生共长;在结构把握上,建议以“总分总”的议论文写作结构为基准,开头从筛选材料信息中提出中心论点,主体从不同角度,用3 个并列的分论点进行阐述论证,结尾总结升华,篇末点题更佳。
参考文献:
[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2020 年版 )[M].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2]杨康.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支架的应用分析[J].中学语文,2025(1):53-55.
[3] 李敏婧,邱道学 . 创设思维训练支架,助力学生议论文写作 [J]. 中学语文教学,2023(1):42-46.
[4] 周心蕊 . 思维导图在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D]. 重庆师范大学,2021(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