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情境化教学探究

作者

马秀娟

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236000

引言:

伴随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不仅关联着语言能力的进阶,更对学生思维模式塑造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产生直接影响,情境化教学通过构建真实鲜活的语言应用场景,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口语表达与互动交流能力,在此教学范式下,学生既能深入掌握语言技巧,又可增强实际沟通效能,为未来学习生活搭建稳固支撑,故而,探究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重要性

1. 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基础素养,涵盖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与人文精神塑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的落地强调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而口语交际能力作为其中关键构成,通过教学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语言表达水平,还能培育思维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及社会适应能力,推动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2. 口语交际能力的内涵与培养目标

口语交际能力是指学生在日常场景中,能清晰、准确且高效地表达思想并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包含口头表达、语言理解、沟通技巧及情感交流等维度,小学语文教学中,该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课堂互动,更需延伸至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通过真实场景模拟与实践,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自然性与流畅度。

其培养目标在于使学生在表达时做到语言精准、表述清晰、情感真挚,并能根据交际对象需求调整沟通方式,具体涵盖表达流畅性、语言准确性及逻辑严密性等方面。

3.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现状与问题

现阶段,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仍面临诸多挑战,教学内容层面,与学生现实需求存在明显脱节,缺乏真实可感、贴近生活的实践场景,难以满足学生实际运用需求,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模式相对固化,形式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参与度有限,而评价体系方面,现有机制多聚焦于语言表达的外在形式,对交际过程中思维深度与情感传递的关注度不足,致使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难以实现全面覆盖,影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二、情境化教学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

1. 情境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化教学的理论根基源自情境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倡导知识获取需依托真实或仿真场景,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知识技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以学生为中心,认为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情境化教学通过营造贴近现实的语言场景,让学生在具体交际活动中开展学习,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实践价值。

该教学模式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凭借创设富含现实意义与情感共鸣的语言情境,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能够感知情境的真实性与互动性,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以角色扮演、小组研讨等教学形式为例,学生可在模拟情境中沉浸式体验语言交流过程。

2. 情境化教学对口语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

情境化教学通过还原现实生活交流场景,助力学生深度理解并熟练运用口语交际技巧,在模拟市场交易、组织小组讨论等情境任务中,学生得以将所学知识融入同伴互动,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进阶,高频次的实践锻炼,不仅提升了口语表达的流畅度,更锤炼了学生的沟通协作与临场应变能力。

同时,依托强互动性的情境创设,情境化教学有效培育学生的语言交互素养,置身生动鲜活的交流场景,学生得以感知语言运用的多元性与灵活性,在实践中强化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3. 情境化教学实施中的挑战与对策

在情境化教学推进过程中,常面临情境设计偏差与课堂管理失衡的问题,若情境构建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易导致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衰减;同时,情境教学对学生参与度要求较高,教师需精准调控课堂节奏,避免因互动环节失控而影响教学专注度。

针对上述挑战,可从教学内容与课堂管理双维度优化:一方面,教师需基于学生兴趣图谱与生活经验动态调整情境设计,确保教学场景与实际需求深度契合;另一方面,应强化课堂流程管控,通过科学规划教学环节、创设全员参与机制,并辅以针对性反馈指导,在激发互动活力的同时维持教学秩序,最终实现学生语言能力的高效提升。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情境化教学实施策略

1. 创设真实情境,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构建与学生生活经验深度绑定的口语交际场景,是激发学习主动性的关键路径,教师可通过还原购物议价、校园请教等日常对话场景,引导学生在具象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强化对语言应用场景的真实感知,此类贴近生活的情境创设,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实用价值,又能通过沉浸式练习提升其在真实交际中的表达自信。

角色扮演与情境对话是深化课堂互动的核心手段,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通过代入不同身份完成场景对话,如模拟医患沟通、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在角色转换中锻炼语言表现力与应变能力。

2. 设计多元化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小组研讨与辩论赛事是发展多角度表达能力的有效载体,小组讨论围绕特定主题(如环保行动、校园规则优化等)展开,学生在观点交换中锻炼信息整合、倾听回应及团队协作能力;辩论赛则通过正反方观点对抗,促使学生强化逻辑论证能力,在攻防辩驳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条理性。

实践性活动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通过模拟求职面试、家庭议事、文化访谈等多元场景,学生得以在反复实践中感知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与多样性,这类活动不仅能提升表达流畅度,更能通过真实交际体验培养学生的场景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社会沟通奠定实践基础。

3. 评价机制与反馈机制的优化

口语交际教学中,实时评价与反馈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对学生语言表达进行即时评估,能够迅速捕捉表达中的问题,如发音模糊、逻辑断层等,并给予针对性指导。

科学设计适用于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评价标准是完善评价体系的核心。评价维度可涵盖语言清晰度(发音、吐字)、表达逻辑性(观点衔接、论据组织)、互动流畅性(话题回应、情绪共情)等具体指标,借助标准化评价框架,教师能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表现,既肯定优势(如表达热情、词汇丰富),也明确改进方向(如逻辑梳理、倾听技巧),从而系统性推动学生综合语言素养的发展。

结语: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情境化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通过构建生活化真实情境、设计多元互动活动、优化动态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精准度与交互能力。这种教学范式不仅让学生在情境实践中掌握语言运用的灵活性,更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了真实交际中的表达自信,其实施既契合教育改革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也为学生终身语言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奠定了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丹.情境认知理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DOI:10.27347/d.cnki.gssdu.2020.000953.

[2]徐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板块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2.DOI:10.27245/d.cnki.gnjsu.2022.001786.

[3]于晓静.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研究[D].成都大学,2022.DOI:10.27917/d.cnki.gcxdy.2022.0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