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县域高中群文阅读教学资源开发与实践路径

作者

吴肖男

南岔县高级中学 153000

一、引言

群文阅读教学,是指教师围绕特定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引导学生开展多文本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县域高中,受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因素限制,传统单篇阅读教学难以充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而群文阅读以其整合性、探究性等特点,为县域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新契机,能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二、实施策略

(一)确定主题,精选文本

群文阅读教学的起点,在于确定契合学生认知与教学目标的主题,并精心挑选文本。以小说主题教学为例,可将“不同时代小人物的命运”设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构建立体的文本解读框架。在文本选取上,需兼顾历史纵深与文学特质,通过经典文本的碰撞激发思维火花。

以鲁迅《祝福》为切入点,祥林嫂的命运轨迹宛如封建礼教织就的悲剧图谱。初到鲁镇时,她眼神里还闪烁着劳动妇女的坚韧光芒,然而夫丧子亡的打击,在“从一而终”的伦理枷锁与“不洁之人”的舆论审判下,逐渐将她推向精神崩溃的深渊。鲁迅用冷峻的笔触,将宗法制度对人性的戕害,具象化为祥林嫂祭祀时被剥夺触碰祭品资格的细节,深刻展现了旧时代底层女性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悲哀。

铁凝的《哦,香雪》则如同一束穿透时代的光,照亮了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女性的精神觉醒之路。台儿沟的少女们在火车带来的现代文明冲击下,萌生出对知识与尊严的渴望。香雪用四十个鸡蛋换回的铅笔盒,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交换,更是冲破闭塞、追求自我价值的象征。她们在铁轨延伸的方向,看见的不仅是山外的世界,更是对命运的主动选择,这种在时代浪潮中积极改变现状的勇气,与祥林嫂形成强烈的时空对话。

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制度下病态社会的缩影。他将自己包裹在层层套子中,从穿着打扮到思想言行都遵循着僵化的规则,甚至试图用“套子”约束周围人的生活。当恋爱成为打破规则的契机时,他却因恐惧变革而走向毁灭,这种“死于套子”的荒诞结局,折射出专制统治对人性的扭曲与压抑。

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对比分析表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人物的生存环境、性格特征、命运转折点等维度,梳理不同时代小人物面对困境的应对策略。例如,祥林嫂在礼教压迫下被动承受,香雪在时代机遇中主动突围,别里科夫则在制度禁锢下自我异化。同时,引入史料辅助教学,如明清寡妇守节制度、改革开放初期乡村振兴政策、沙皇俄国书报检查制度等,帮助学生建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唯物史观。

(二)组织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是群文阅读深入开展的关键环节。教师依据学生阅读能力、性格特点等,运用 "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 的科学原则,将学生合理分组,每组 4-6 人为宜,确保各小组在讨论起点上保持均衡,同时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以 "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 这一议题为例,教师精心布置梯度化小组任务:首先要求学生在 40 分钟内完成《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祝福》等经典文本的快速通读,标注出所有环境描写段落;接着,引导学生从感官描写、色彩运用、时空转换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文本中环境描写的艺术特色。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 那雪正下得紧" 短短五字,通过 "紧 " 字精妙的动态描写,不仅以听觉与视觉的双重冲击渲染出紧张压抑的氛围,更通过风雪的愈演愈烈,推动了林冲一步步走向反抗的情节发展。同时,凛冽刺骨的风雪与破败不堪的草料场,也暗示了他所处的黑暗社会环境——底层人民在强权压迫下的生存困境。而在《祝福》中,鲁迅以细腻笔触描绘旧历新年的热闹场景:" 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 ' 祝福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然而,就在这喜庆祥和的氛围中,祥林嫂悲惨死去,强烈的对比不仅凸显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更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冷漠与残酷。

(三)教师引导,精讲精析

尽管群文阅读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但教师引导不可或缺。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遇到理解瓶颈时,教师要及时介入。例如在阅读《百合花》和《哦,香雪》探究“小说中青春形象的塑造”时,学生可能对两篇小说在塑造青春形象的手法差异把握不准。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百合花》中通过对小通讯员枪筒里插着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展现其青春朝气与对生活的热爱;《哦,香雪》则通过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这一行为细节,凸显她青春的纯真与对知识、对新生活的渴望。同时,教师对小说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精析,如《祝福》中复杂的叙事结构、深刻的主题内涵等,帮助学生拨开迷雾,深入理解小说精髓,提升文学鉴赏能力,为学生自主阅读探究提供有力支撑。

(四)多元评价,促进提升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考量学生群文阅读成效。评价主体涵盖教师、学生自评与互评。评价内容包括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对小说的理解深度、观点表达的创新性等。例如在“小说主题的多元解读”活动后,教师评价学生对不同小说主题把握的准确性,是否能从多个角度分析主题;学生自评可围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展开;互评则侧重于对小组其他成员在讨论中的贡献、观点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形式可采用课堂表现记录、阅读报告、小组展示评价表等。通过多元化评价,学生能清晰认识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持续提升群文阅读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

三、结语

县域高中群文阅读教学资源开发与实践,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有效路径。通过科学确定主题与文本、组织高效小组合作、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实施多元评价,能为学生打开广阔阅读视野,助力县域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之路上稳步前行,提升综合素养,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宇轩。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语文教学通讯,2024(5):32-36.

[2] 林晓红。群文阅读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4(8):45-48.

[3] 赵文慧。县域高中群文阅读教学资源整合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1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