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

赵振信

高青县黑里寨学区中心小学 山东淄博 256300

引言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素质教育的理念,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识字不仅仅是对字形、字义的记忆,它更应该是对语言的感知与理解,是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前提。然而,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往往注重死记硬背,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效果不佳。在这个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通过实践与反思,改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果,并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实践依据。

一、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分析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主要依赖于拼音学习、字形记忆、反复书写等方式。这些方法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和拼音,打下基础,但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更多是机械地记忆字形和发音,缺乏对汉字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影响了他们识字能力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字形记忆方式通常是通过背诵汉字的形状和发音来加深记忆,但这种方法容易陷入单纯的记忆,而未能与汉字的含义和词义相结合。例如,学生在学习“鸟”字时,可能仅仅记住了字形和拼音,却对字词的具体含义和使用场景缺乏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面记忆阶段,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没有理解字词的内涵和使用情境,学生在面对实际的语言交流时,往往无法灵活运用。

此外,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依赖课本中的字词表,单一的朗读与写作练习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显得单调,缺乏创意和互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学习更多的是被动接受信息,缺乏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和思考,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这种方法往往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最终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为了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互动、探索与实际运用的环节,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发展。

二、新型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识字教学方法的创新已经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向。新的识字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字形记忆,还强调学生的兴趣激发、情境创设和语言理解。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若能通过趣味性、互动性、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识字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维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会显著提升。

首先,游戏化教学方法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策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汉字相关的游戏活动,如拼字游戏、字谜、角色扮演等,通过这些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汉字。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情境教学法同样能够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汉字。例如,在教授“苹果”这个词时,可以通过将学生带入到超市购买水果的场景中,让他们在实际的对话和互动中掌握新词汇。这种情境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含义,还能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三,合作学习的方式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能够更好地掌握字形、字义及其用法。合作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尤其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识字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与长效参与机制的建立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成功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还应致力于建立长效的参与机制,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点。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持续学习的动力。

要建立长效的参与机制,教师可以通过制定阶段性目标和奖励机制,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例如,教师可以设定每周或每月的识字目标,鼓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并通过积分或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完成目标。通过这种机制,学生能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进而激发他们持续参与学习的动力。

此外,家长的积极参与也是建立长效参与机制的重要因素。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者,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建立家庭和学校的协作机制,共同帮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确保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向家长发送学习任务,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与孩子一起进行识字游戏、读书分享等活动,这不仅增强了家庭教育的参与感,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论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学习的效果。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我们可以发现,识字教学不仅仅是字形的记忆,更重要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游戏化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他们对汉字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建立长效的参与机制和家庭学校的协作,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持续提升他们的识字能力。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进一步发展,识字教学将越来越注重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的培养,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玮玮 . 双减背景下的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以一年级上册《识字一》日月水火为例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下).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山小学;,2024:240-242.DOI:10.26914/c.cnkihy.2024.074479.

[2] 徐莉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J]. 教育界 ,2024,(36):83-85.

[3] 林奕晴 . 以学为中心有效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以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为例 [J]. 文科爱好者 ,2024,(06):111-113.

[4] 李耀平 . 中华优秀传统文言经典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J]. 语文建设 ,2024,(24):31-35.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24.2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