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运动干预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作者

吕晨曦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人民医院 015200

引言

运动对血糖的调节作用涉及得到多个生理系统的协同运作,而运动融入于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之中的根本核心关键,就在于运动能够有效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胰岛素能够在现有的状态之下更好的发挥作用,从而实现血糖控制优质度的全面提高。胰岛素抵抗是 2 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特征,它是由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导致的,通过运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度,能够从根本上缓解 2 型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血糖问题。除此之外,运动还能够更进一步调节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素、瘦素等,有效促进胰岛素敏感性提高,促进氧化反应,为此引进运动干预,实现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质量提高,势在必行。

一、不同运动类型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分析

1.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的主要运动方式,它是指人体在有充分供养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各项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他们对血糖控制的作用是相对较为明显的,而且作用机理是通过持续性的消耗能量和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在运动过程中有氧运动的引进能够更进一步实现人心率提高以及呼吸频率提升,从而使全身的血液循环变得更加快速和优质,有更多的营养和养分能够快速输入到身体中,融入到骨骼肌里。这时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量会显著增加,更有利于维持餐后血糖的稳定。此外有氧运动的引进还可以进一步防止出现心脑血管等合并疾病,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危害。

2. 抗阻运动

抗阻运动也是在结合个体身体状况进行研究和剖析后经常会为 2 型糖尿病患者引进的运动干预措施,它主要是通过克服外部阻力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包含有哑铃、杠铃、弹力带等,它对血糖的控制主要核心机理就在于增强肌肉质量以及提高肌肉代谢率。肌肉组织是身体内对葡萄糖摄取需求量最大的器官,肌肉量的有效提升,能够实现机体葡萄糖需求量的全面提高,而且也能够提高机体的基础代谢率,从而在静息状态下葡萄糖的消耗率也会大幅度增加。抗阻运动能够通过刺激肌肉纤维损伤与修复过程促进肌肉蛋白合成,从而使得肌肉体积增大、力量增强,更进一步实现葡萄糖吸取量的提高,还有利于抑制餐后血糖的过度升高,针对于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抗阻运动的引进,还能够防止其因为肌肉流失而出现的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从而既稳定血糖,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缓解并发症问题。

3. 高强度间歇训练

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有短时间的高强度运动和低强度恢复交替组成的运动模式,如高强度间歇骑行等,它对于血糖的控制机理在于具有高效性和特殊性。通过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的身体状况达到顶峰,同时在一定时间内切实提高身体的代谢水平,刺激肌肉细胞充分发出多元化信号,显著提高胰岛素的敏感度,从而促使胰岛素的工作效能得以提升,工作质量得以提高,缓解 2 型糖尿病患者所能出现的各类症状。此外,高强度间歇训练还能够进一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组织供氧能力,为后续葡萄糖进一步输送以及运用奠定良好基础,为此高强度间歇训练,也是 2型糖尿病患者所需关注的重要训练模式之一。

二、运动实施的关键要点

首先要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针对于 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运动干预能够有效实现血糖控制优质度的全面提高,但是运动的强度时间合理是保证运动干预效果的核心关键之所在,针对于 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最恰当的,既不会对机体产生较大消耗,同时还能够有序改善代谢,降低运动风险。

其次要关注运动频率与周期,运动干预有持续性,偶尔的锻炼并不能达到良好效果,而运动频率和周期得以保证是实现病情得到有序控制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抗阻运动,都需要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后,使患者每周有固定运动次数形成稳定的运动习惯,这样既能够使得机体的抵抗力得以增强,同时还能够为稳定控制血糖,奠定基础。由此可见,长期坚持运动是干预成功的前提之所在。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对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全面管理的过程中引进运动干预,改善引导胰岛素的敏感度,提高身体机能素质是所需关注的重中之重,不同类型的运动都具有不同优势,为此要充分结合患者个体实际情况,联合运用多元化运动模式和方法,并寻找合适的强度时间,以保证病情控制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颖 , 阮力群 , 陈霞 , 等 . 2 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非药物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J]. 医药前沿 , 2025,15(16): 28-31.DOI:10.20235/j.issn.2095-1752.2025.16.006.

[2] 简妤竹 , 周昔红 , 李珊珊 , 等 . 不同运动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干预效果的网状 Meta 分析 [J]. 循证护理 ,2025,11(10):1903-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