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智课”环境下小学数学互助释疑的教学思考

作者

朱梁渝

重庆市江北区钢锋小学 400023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AI 技术逐步融入教育领域,催生出“AI 智课”这一全新教学环境。小学数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基础数学思维与能力,互助释疑是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AI 智课”环境凭借其智能化、个性化等优势,为小学数学互助释疑教学开辟了新路径。然而,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环境优化教学,值得深入思考。

二、“AI 智课”环境为小学数学互助释疑带来的契机

(一)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源

1. 教材辅助资源:“AI 智课”平台整合各类小学数学教材版本的配套资源,包括电子教材、课程讲解视频、动画演示等。例如,在教授图形面积计算时,平台提供不同风格的动画,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法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生动展现,帮助学生理解面积公式推导原理。这些资源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为互助释疑提供多角度素材。

2. 拓展性学习资料:除教材相关内容,平台还汇聚大量拓展性数学学习资料,如数学史故事、趣味数学游戏、奥数专题等。学生在互助交流遇到困难时,可借助这些资料拓宽思路。比如在探讨数学规律类问题时,数学史故事中数学家探索类似规律的过程能给予学生启发,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局限。

(二)实现精准的学情诊断

1. 学习数据收集:AI 智课环境能实时收集学生学习数据,涵盖课堂答题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数据、在线测试成绩等多个方面。例如,系统记录学生每一次做数学选择题的答题时间、错误选项选择频率,以及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得分点等信息。

2. 个性化问题分析:基于海量数据,通过智能算法精准分析每个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与学习问题。对于常出错于小数乘法进位问题的学生,系统判定其在小数运算进位规则理解上存在不足;对几何图形空间想象类题目频繁出错的学生,识别出其空间思维能力有待提升。这种精准诊断为小组互助释疑明确方向,小组成员可依据诊断结果针对性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三)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交流

1. 线上线下融合:传统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释疑需求可能无法及时满足。“AI 智课”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互助。线下课堂上,学生可即时交流探讨;课后,通过平台线上交流区随时发起话题,分享疑惑与见解。比如学生在家做作业遇到难题,可拍照上传至平台交流区,其他同学或老师看到后及时回应解答。

2. 跨班级甚至跨校交流:借助 AI 智课平台,突破班级和学校界限。不同班级、学校的学生能针对共同数学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学习经验与解题技巧,扩大互助范围,获得更丰富多样的思路。

三、“AI 智课”环境下小学数学互助释疑教学模式

(一)基于AI 学情分析组建互助小组

1. 多维分层:依据 AI 智课系统提供的学情数据,从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维度对学生分层。例如,知识掌握维度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待提高四层;学习能力从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计算能力等方面评估;学习习惯考量自主学习、课堂参与度等因素。

2. 合理搭配小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组建互助小组,每组4-6 人。确保小组内包含不同层次学生,便于优势互补。比如小组中有计算能力强的学生,也有空间思维好的学生,在遇到计算和几何相关问题时,各自发挥长处互相帮助。

(二)依托AI 资源开展互助探究

1. 确定探究主题: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 AI 学情数据分析结果设定互助探究主题,如在分数加减法教学后,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通分困难问题,确定“如何巧妙运用最小公倍数进行分数通分”为主题。

2. 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成员借助 AI 智课平台资源展开合作。一方面观看平台上关于通分原理与技巧的微视频,另一方面利用平台提供的练习题巩固练习。在此过程中,成员交流讨论,优秀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帮助基础薄弱学生理解,共同总结通分便捷方法。

(三)借助AI 工具进行成果展示与反馈

1. 多样化展示:小组通过 AI 智课平台的多媒体展示工具呈现互助探究成果。可以制作 PPT 讲解通分技巧、录制小视频演示解题过程,还能运用平台绘图工具直观呈现分数通分前后变化。

2. 全面反馈:其他小组学生和教师通过平台在线评价,提出优点与改进建议。AI 智课系统自动收集反馈数据,从内容准确性、展示清晰度、团队协作等多维度生成量化报告,为小组后续改进提供依据。教师根据整体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小组互助效果,调整教学策略。

四、“AI 智课”环境下互助释疑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一)技术依赖问题

1. 表现:过度依赖 AI 智课平台资源与工具,削弱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例如部分学生直接照搬平台提供的解题答案,缺乏独立思维过程;过于依赖智能批改反馈,忽视自我反思总结。

2. 策略:教师加强引导,强调自主思考重要性。在小组互助中,要求学生先独立尝试思考解题,再参考平台资源;鼓励学生对AI 反馈结果深入分析,寻找自身思维漏洞,而非仅关注对错。教师可设计引导性问题,如“平台给出的这个解题思路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优化?”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二)小组合作不均衡问题

1. 表现:小组中部分学生主导讨论,占据过多发言机会,而部分学生参与度低,甚至“搭便车”。例如性格外向且基础好的学生频繁发言,内向或基础薄弱学生不敢表达自己想法。

2. 策略:教师明确小组分工,保证每位成员都有具体任务。如设定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角色,让基础薄弱学生承担力所能及任务,增强责任感与参与感。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奖励,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三)信息过载问题

1. 表现:AI 智课平台资源丰富但繁杂,学生面对海量信息时筛选困难,易分散注意力。比如在查找三角形面积计算相关资料时,大量无关广告、重复内容干扰学生获取有用信息。

2. 策略:一方面,教师提前筛选优质资源推送给学生,减少其搜索负担。另一方面,教授学生信息筛选方法,如根据关键词检索、查看资源评价与浏览量判断有效性等。同时,平台开发者应优化资源分类与检索功能,精准推送符合学生需求信息。

五、结语

“AI 智课”环境为小学数学互助释疑教学带来诸多机遇,通过科学合理运用这一环境,构建高效互助释疑教学模式,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效果与合作能力。然而,在应用过程中要警惕技术依赖、小组合作不均衡、信息过载等问题,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加以解决。未来,随着 AI 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其与小学数学教学将更深度融合,为数学教育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持续推动学生数学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齐小娟 .AI 智课环境下小学数学互助释疑教学分析 [J]. 中国新通信 ,2024,26(19):167-169.

[2] 熊芳 , 熊芬 . *AI 智课”环境下小学数学互助释疑教学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2,(0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