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山区高速公路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协同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作者

张宽

510421198909064816

引言

山区高速公路因地形复杂、生态脆弱,施工难度远高于平原地区。为保障质量与安全,设计需统筹道路、桥梁与隧道关系,并在施工中实现协同。然而实际中常因脱节导致路线不合理、衔接突兀和工期延误,增加成本与风险。随着工程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协同设计与施工理念逐渐应用并发挥显著成效。本文将结合实践,探讨其关键技术与路径,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一、山区高速公路协同设计的基础与原则

1.1 协同设计的内涵与必要性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涉及道路、桥梁与隧道多专业协作,其协同设计是指在统一的规划目标和设计平台下,各专业通过信息共享与协调配合,实现线路方案、结构衔接和施工组织的整体优化。与传统单一设计模式相比,协同设计能够在源头上解决线路不合理与结构不匹配问题,避免因后期调整造成的工期延误与成本浪费。山区高速公路桥隧比高,若缺乏协同,容易出现道路纵坡与桥隧衔接不合理、隧道洞口选址不当、桥梁基础与地质条件不符等问题,影响整体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协同设计是保障山区高速公路工程顺利推进和长期运营的关键前提。

1.2 协同设计的基本原则

山区高速公路协同设计应遵循安全优先、整体优化、因地制宜和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安全优先是指在任何设计选择中均需把工程稳定性与施工安全放在首位,避免因片面追求成本或进度导致结构隐患。整体优化要求在路线规划阶段统筹考虑道路、桥梁与隧道的空间布局和功能衔接,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方案。因地制宜强调根据地质条件、地形特征与水文环境灵活调整设计方案,实现结构与环境的有机融合。绿色发展则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注重景观协调与资源节约,推动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这些原则不仅为协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实践操作指明了方向。

二、山区高速公路协同施工的关键技术

2.1 路线选择与桥隧布局优化

路线选择是协同施工的基础环节。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及环境因素,结合经济性与施工可行性,科学确定路线走向。桥隧布局的优化需要在保证路线顺畅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桥梁与隧道的位置与比例。例如,当地形起伏过大时,可以通过桥隧相连的方式减少土石方开挖,避免大面积破坏山体。同时,洞口位置应选择在地质稳定区,避免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区域,从而降低工程风险。

2.2 桥隧衔接与施工组织协调

桥梁与隧道在空间位置和结构形式上需实现无缝衔接,施工组织也应保持高度协调。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结构特点,科学安排桥梁基础施工与隧道开挖作业,避免因交叉干扰导致进度延误或安全隐患。协同施工需要建立跨专业的协调机制,确保道路、桥梁与隧道施工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工序衔接顺畅。同时,通过分区段、分阶段施工的方法,可以在保证整体工期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合理调度与利用。

2.3 信息化与智能化施工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BIM 技术、GIS 系统和智能建造手段在山区高速公路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BIM 技术能够在三维环境下实现道路、桥梁与隧道的整体建模和施工模拟,提前发现设计冲突并优化施工方案。GIS 系统则为路线规划和地质信息管理提供精准支持。智能监测设备可以实时采集施工过程中结构变形、地质变化和环境影响等数据,为施工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这些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协同施工的精细化与科学化水平。

三、山区高速公路协同设计与施工的典型实践

在我国西南及西北山区的多条高速公路建设中,协同设计与施工理念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在某山区高速公路工程中,采用“长隧短桥”的组合方案,既减少了对山体的破坏,也有效控制了工程造价。通过BIM 平台实现道路、桥梁与隧道的整体设计与施工模拟,成功解决了隧道洞口位置与桥梁引桥高度衔接不合理的问题。在另一典型工程中,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建立了跨专业协同工作机制,实行统一调度和信息共享,保证了桥隧工程的同步推进,有效缩短了工期。此外,通过实时监测系统,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和桥梁基础受力进行动态观测,实现了施工安全风险的提前预警。这些实践经验表明,协同设计与施工不仅提升了工程质量与安全性,也为后续运维管理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四、山区高速公路协同发展的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与施工将更加注重智能化与系统化发展。一方面,应进一步推动BIM、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立全过程的协同设计与施工管理平台,实现设计、施工、监测和运维的一体化。另一方面,应加强绿色施工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在保障工程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此外,还应完善协同机制与标准规范,形成道路、桥梁与隧道协同设计施工的行业标准,为工程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通过不断创新与实践,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水平将迈上新台阶,为交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结论

综上所述,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地形复杂和桥隧比高,必须坚持道路、桥梁与隧道协同设计与施工的理念,才能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与运营安全。通过科学的路线选择与桥隧布局、合理的施工组织协调以及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工程整体优化与风险可控。典型实践经验表明,协同设计与施工已成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方向。未来,应在智能化、绿色化和标准化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推动协同设计与施工理念的全面落实,为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高效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 玲 , 邢 焦 焦 , 张 敏 , 等 . 隐 于 重 峦 叠 嶂 中 高 速 飞 架 连 豫 陕 [N]. 中 国 交 通报,2024-07-29(004).DOI:10.28099/n.cnki.ncjtb.2024.001393.

[2] 蒋 锦 果 , 李 鹏 . 山 区 高 速 公 路 桥 梁 工 程 钢 桁 梁 拼 装 场 地 建 设 探 讨 [J]. 低 碳 世界,2024,14(06):139-141.DOI:10.16844/j.cnki.cn10-1007/tk.2024.06.007.

[3] 盖 明 , 李 积 程 . 山 区 高 速 公 路 桥 梁 施 工 特 点 与 技 术 要 点 分 析 [J]. 工 程 技 术 研究,2024,9(11):54-56.DOI:10.19537/j.cnki.2096-2789.2024.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