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工程中的电机能效评估与节能措施

作者

金照宇 金晓光

1.410728199212244018 2.410728198612144011

引言

在现代电气工程中,电机是最为关键的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然而,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电能,其能效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运行成本。据统计,电机的耗电量占全球总耗电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对电机的能效进行准确评估并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电机能效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1 电机能效评估

1.1 评估方法

电机能效评估方法多样,常见的包括直接测量法、等效电路法和测试台架法等,各自适用于不同的评估场景和条件。直接测量法是通过测量电机的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依据效率定义计算其能效。该方法原理清晰、操作简便,在现场应用中较为常见。然而,其实现依赖于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并受现场环境干扰较大,特别是在负载波动频繁或电源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测量误差,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等效电路法则基于电机的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对电机电气参数的测定,结合理论分析推导出效率值。该方法在控制条件下能够提供较高精度的评估结果,但要求评估人员具备一定的电机理论基础,且建模过程中需考虑电机内部损耗机制,对参数提取的精确性要求较高。测试台架法通常应用于实验室环境,依托标准化测试平台对电机进行全面性能测试。该方法可依据国际或国家标准进行规范操作,获取的能效数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比性,适用于新型电机的设计验证、型式试验及认证过程。随着检测技术和智能化系统的发展,部分先进测试平台已实现自动化测量与数据分析,显著提升了评估效率和一致性。不同评估方法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评估目的、设备条件及精度要求合理选择,以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2 评估指标

电机能效评估的核心在于对关键性能指标的系统分析,这些指标主要包括效率、功率因数以及负载率等。效率作为电机能效评估的核心参数,直接反映了电机将输入电能转换为有效机械能的能力。在实际运行中,高效率意味着较低的能量损耗,通常表现为热量和噪声的减少,这对于提升整体系统运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功率因数则是衡量电机在电能利用过程中无功功率占比的重要参数,其数值越高,表明电机从电网吸收的视在功率中用于做功的比例越大,有助于降低线路损耗并提升电网运行稳定性。特别是在工业配电系统中,高功率因数可显著改善能源利用质量,减少变压器及电缆的容量压力。负载率则定义为电机实际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比值,它直接影响电机的工作状态与能效表现。长期运行于过低负载率状态会导致电机效率下降、温升异常等问题,而超载运行则可能引发设备损坏甚至安全隐患。在电机能效评估过程中,需综合考量负载匹配情况,确保电机在最佳负载区间内运行。上述三类指标相互关联、互为补充,构成电机能效评估体系的基础框架。通过对其协同分析,不仅能够准确判断电机当前的运行状态,还能为后续节能优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电气系统整体能效水平的持续提升。

2 电机节能措施

2.1 电机选型优化

在电机选型过程中,应基于负载特性与运行工况进行系统性分析,科学匹配电机的额定功率与实际需求。若电机额定功率远高于负载所需,即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将导致电机长期运行于低负载区间,效率下降,功率因数偏低,造成能源浪费。合理选型是提升电机能效的基础环节。优选高效节能型电机成为实现电能有效转换的关键策略,例如永磁同步电机(PMSM)因其高磁能利用率和较小的转子损耗,在宽负载范围内均能保持优异效率;又如变频调速电机结合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可根据负载变化动态调节输出功率,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述类型电机普遍具备较高的综合效率与功率因数,适用于对能效要求较高的工业场景。除电机类型外,其工作制(连续、短时或断续周期工作制)亦需与工艺流程相匹配,避免因过载能力设计不当引发温升超标或寿命缩短。启动方式的选择同样影响电机运行性能,直接启动虽结构简单,但可能引起电网电压波动;而软启动或变频启动则可实现平滑过渡,降低冲击电流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系统化评估负载需求、运行周期及控制要求,并结合电机的技术参数与应用特性进行多维度匹配,能够有效提升设备整体能效水平,为后续运行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2.2 调速控制技术应用

调速控制技术作为提升电机能效的重要手段,其核心在于通过调节电机运行参数以实现输出转矩与负载需求的动态匹配,从而减少无效能耗,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常见的调速方式包括变频调速、调压调速及变极调速等,各自适用于不同工况与负载特性。

变频调速技术基于电力电子变换原理,通过调整供电电源频率进而改变电机同步转速,具备宽广的调速范围和良好的动态响应能力。该技术在风机、水泵类平方转矩负载中应用尤为广泛,节能效果显著,因其可依据实际流量或压力需求实时调节电机转速,避免传统节流控制带来的能量浪费。配合矢量控制或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可在全速域范围内维持较高的运行效率与功率因数。

调压调速则通过可控硅等器件调节输入电压幅值,影响电机电磁转矩与转速关系曲线,适用于对调速精度要求不高、负载变化较小的场合,如小型输送带系统或恒转矩轻载运行环境。该方法结构简单、控制成本低,但调速范围有限,且易导致电机功率因数下降,不适用于频繁变速或高精度控制需求。

变极调速技术利用定子绕组接线方式切换以改变磁极对数,从而实现有级变速。其优势在于机械特性硬、运行稳定、维护简便,常用于需多档速度切换的生产机械,如机床主轴驱动或起重设备。但由于其仅能在预设极数间切换,无法实现连续平滑调速,因此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选择适宜的调速方案应综合考虑负载类型、工艺要求、系统复杂度及经济性指标。例如,在恒功率负载场景中优先采用变频调速,而在固定速度切换为主的场合则可选用变极调速。通过科学评估调速控制策略与负载特性的匹配程度,有助于优化电机系统的能效表现,为工业设备节能减排提供有效支撑。

结论

对电气工程中的电机进行能效评估并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电机能效评估方法和指标的研究,可以准确评估电机的能效水平。而电机选型优化和调速控制技术的应用等节能措施,则能够有效提高电机的能效。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电机的能效评估方法和节能技术,不断完善电机的运行管理策略,以推动电气工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志雄 , 王文良 , 段彦敏 , 等 . 现代电机系统节能措施分析研究 [J].电气时代 ,2024,(09):102-106.

[2] 赵振 . 矿上电气系统能效优化与节能减排探索 [J]. 中国金属通报 ,2023,(09):131-133.

[3] 宫 宇 . 电 机 驱 动 系 统 的 能 效 评 估 与 优 化 方 法 [J]. 防 爆 电机 ,2025,60(02):17-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