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密度不同栽培方式对祁东黄花菜产品的影响试验
何勇文
祁东县白地市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祁东 421611
1 前言
黄花菜 (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属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科 (Liliaceae) 萱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金针菜、忘忧草、母亲花,中医学认为黄花菜性平味甘,微凉无毒,具有养颜、催乳、护心、养脑、抗抑郁、抗肿瘤等良好功效,集药、食与观赏于一体,祁东县黄花菜、席草、香芋和生姜素有“祁东四宝” [1-3] [4] 之称,其中,黄花菜作为祁东县的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已有 500 多年种植历史。现有种植面积 1.07 万 hm²,为祁东县最大的特色蔬菜产业和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黄花菜原产地大县,因此,祁东县又有著名的“中国黄花菜之乡”之称 [1-3] ;祁东县已成为全国黄花菜集散地,
与销量占全国70% 以上。2015 年8 月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5]。祁东县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南、湘江中游北岸,横亘湘桂咽喉,东抵衡阳,西接桂林 [4]。由于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形成了发展黄花菜产业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 [6],祁东县黄花菜产业是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北有湘阴,南有祁东”盛誉中的重要产业,也是湖南省所属各县市区第一产业中的绝对值排位靠前的优
。为完善和改变传统的单一追求高产栽培方式,全面提高其产量与品质,笔者于 2022-2024 年与县农业部门进行了不同栽培不同栽培方式情况下对黄花产品影响的试验,现报告如下:
2.1 栽培品种与大田选择
选择白地市镇枫树山本地黄花菜种植约 10 年的当家品种猛子花(病虫较少,长势较好)进行分株法挖取种苗修剪后再移栽,栽前,先选取土壤条件和管理一致且肥力较好、面积合适的田地作为试验示范基地,要求土壤疏松、较肥沃、排水良好,同时较平坦、向阳、通风良好,且远离污染源。
2.2 适时移栽。于2022 年秋季收后冬前阳历10 月底11 月初进行栽培。种植前应先整地,将土壤深耕、细耙、整平,并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
2.3 移栽方式与试验设计
2.3.1 不同密度栽培设计 共设3 个处理,详见表1。栽培方式均为宽窄行栽植 [7],宽行距和窄行距分别为1.2m、0.6 m,分别亩栽1000 蔸、1500 蔸 [8]、2000 蔸,采用三角形种植法,每蔸3 穴,每穴1 株,穴距(株距 0.2m), 蔸距分别 0.6m、0.5 m、0.4 m。
栽前每亩穴内施入 80\~100 担优质堆肥作底肥,底肥上加一层 7~8 厘米厚的细土,将分蔸出来的种株栽下,再盖一层本土,使根部入土 10~13 厘米,盖土后,每亩用200\~300 公斤人粪尿兑水淋蔸作为安蔸肥。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3.2 不同栽培方式设计
栽植、等行距栽植、加宽行距等行距栽植;各处理面积67 m 2,亩栽密度为1500 蔸,每蔸均采用三角形种植法,方法与管理同上,要求各处理重复3 次,共15 个小区,采取随机区组排列,具体设计详见下表2。
好的示范田块,按 5 个处理分开设计,分别为:宽窄行连片栽植、加宽宽窄行连片栽植、单垄表2、祁东县2022 年不同栽培方式对祁东黄花菜产品的影响试验设计
表1、祁东县2022 年不同栽培密度对祁东黄花菜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

2.3.4 大田管理。田间管理重点为管水管肥与病虫害防治,要求上述各小区都是按照正常生产一样进行标准化培管。
2.4 示范调查与统计
于栽后第 2 年即 2024 年调查,从始花期(6 月 开始观察 采摘花蕾调查,直到花期结束(7 月中下旬), 一是观察盛花期各处理花蕾 均单蕾并进行比较分析和邓肯氏极差法测定(DMRT 法)[9] ; 是对各处 固定进行单采花蕾,从采摘开始到花蕾结束,逐日记录各处理鲜重,并计算出20 蔸产量,并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和邓肯氏极差法测定(DMRT 法)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密度栽培对黄花菜产 , 根据相关资料,单花鲜重、花蕾数量是决定黄花菜花蕾产量的主要性状 鲜蕾最高,其次为T1 处理、T3 处理最差,即在较好肥力 表现对黄花菜产品最好,不仅花蕾粗壮,同时产量最高;
原因主要栽培密度过于稀植,不能及时高产,也不适合实 1500 蔸的表现差异不大,经邓肯氏极差法(DMRT)测定,亩栽密 的表现无显著性差异。
表3、不同密度栽培后第二年对黄花菜花蕾性状的影响比较 2024.07

3.2 不同栽培方式对黄花菜产品的影响比较。详见下表4:
表4 不同栽培方式栽后第二年对黄花菜产品的影响试验比较 2024.07

[7] 黄花菜种植技术 [J].tunfangfan. 上传 ∓ 2025-04-18(doc in 豆丁).[8] 祁东县2016 年黄花菜出口创建培训资料[M].2016. 祁东县农业局.[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980.1-17980.53-2000.200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2000-05-01[10] 刘允敏,沈美娟. 黄花菜不同品种产量构成性状的研究[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0 年02 期.[11] 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黄花菜生长和花蕾产量的影响[J]. 齐齐文库(360 文库).2023-07-10发布.
从表 4 可知,处理 C 的黄花菜花蕾性状最好, 且亩产鲜蕾最高,其次排列为 B、A、E、D,即单垄栽培对黄花菜产品最好,等行距 密度下 单垄栽培优于宽窄行栽培,宽窄行栽培优于等行距栽培,同时表现加 缩小窄行行距,有利于
;加宽行距等行距栽植,即加大行距, 同密度下,单垄栽培的地界和中央栽培,边行优势强,根系吸收养分 能充分生长和发育,但经多重比较分析和邓肯氏极差法(DMRT)测定,A、B、C 处理差异 不是极显著,因此均可用于实际生产
4 结论与讨论
从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在较好肥力下,不同栽培密度下,以亩栽密度为 1500 蔸处理的表现对黄花菜产品最好,不仅花蕾粗壮,同时产量最高;在相同栽培密度下,单垄栽培效果优于宽窄行栽培,宽窄行栽培优于等行距栽培。但考虑到生产用工强度和采摘方便,实际生产中以宽窄行栽培方式最为常见,即宽窄行栽培和加宽宽窄行连片栽植为目前黄花菜生产中最为常用的栽培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国荣,陈小玲,肖高桥,等 . 祁东县黄花菜锈病重发原因与防控办法 [J]. 今日农业 .2024 年第 14期(69).
[2] 祁东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祁东简介[J]. 中国政府网. 湖南省政府网. 衡阳市政府网.
[3] 肖高桥. 新形势下祁东黄花菜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浅析[J]. 锦锈,2023 年1 月刊.
[4] 彭彥. 祁东县黄花菜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J]. 最美祁东,2017-08-20.
[5] 谭国顺. 祁东县黄花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J]. 农家科技, 2019(13):123-126.
[6] 彭柏言,张顺元. 祁东县黄花锈发展现状与对策[J]. 豆丁网.2013 年4 月9 日上传.
作者简介:何勇文,男,1978 年02 月出生,1997 年7 月毕业于衡阳市农校农作专业,现为助理农艺师,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