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饲料添加剂对肉牛生长性能与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

陈劲涛 王小平 江猛 谢厚江

忠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重庆市 404300

饲喂策略在保证肉牛生长和生产效率的同时需要考虑养殖肉牛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而饲料添加剂作为调节动物肠道菌群、帮助动物增加营养摄取的关键之一,相关研究备受关注。但从以往研究中也可看出,目前饲料添加剂对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肠道微生态的具体影响也还有待研究明确,尤其是当肉牛处于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环境下,怎样运用科学合理的饲料添加剂提高肉牛生产效率已成为热议问题。

一、实验设计与动物管理

本实验在华北平原的某大型肉牛养殖场进行,设有完整的牛舍及饲养管理设施 [1]。选取体重相近、健康良好的西门塔尔肉牛 240 头,平均体质量350±15kg ,月龄为 810 月,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实验牛分为 4 个处理组,每组 60 头牛,每个处理组设 3 个重复组,每个重复组 20 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处理2、处理 3 分别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复合益生菌(T1 组)、纤维素酶(T2 组)、丁酸钠(T3 组)。基础日粮由玉米青贮料 50% 、玉米籽粒25% 、豆粕 12% 、棉籽粕 8% 和预混料 5% 组成,营养水平为粗蛋白 14.5% ,消化能 11.8MJ/kg 。复合益生菌添加量为 饲料,主要为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纤维素酶添加量为 500U/kg 饲料,丁酸钠添加量为3g/kg 饲料。

表1 实验饲料营养成分及添加剂用量

二、生长性能测定与分析

实验期 120 天,每隔 30 天称体尺 1 次,观察各组肉牛体重的变化,同时每天准确称量采食量、剩料量,计算平均日采食量[2]。经过统计,T1(益生菌组)的平均日增重为 1.28kg ,比对照组 1.15kg 增加了 11.3%,饲料转化率 T1 组比对照组高,T1 组的饲料转化率是6.85:1,对照组是7.42:1。T2 组(纤维素酶组)对促进纤维素消化作用明显,T2 组的粗纤维表观消化率是 65.2% ,较对照组上升了 9.0% 。T3 组(丁酸钠组)对肉牛促进日增重提高幅度虽不高,但对维持采食稳态非常有利,采食量变异系数仅为 4.2% ,显著低于对照组采食量变异系数 6.8% 。T1(益生菌组)、T2(纤维素酶组)、T3(丁酸钠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性体现在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及肠道环境稳态影响方面,这与不同的添加剂作用机理有关。

表2 各处理组肉牛生长性能指标

三、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第 60d、120d 取每组 15 头牛的粪便样本,采用 16SrRNA 基因测序方法测定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显示肠道 Alpha 多样性(Shannon)指数为6.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87,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不同处理间 Alpha 多样性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1 组厚壁菌门比例为 68.3% ,拟杆菌门 22.1%,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有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各处理肠道微生物的丰度于属水平分析显示T1 乳酸杆菌属丰度 12.8% ,双歧杆菌属 8.4% ,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纤维降解菌群方面,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 T2 为 15.6% ,普氏菌属 11.2%,在肠道有害菌方面,大肠杆菌 T3 相对丰度最低 0.8% ,沙门氏菌最低 0.3% ,说明丁酸钠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结语

本研究进行了为期 120d 的对照实验,明确了各类饲料添加剂对肉牛生长性能及肠道微生态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为肉牛养殖中饲料添加剂的科学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同时也可以为科学合理的添加配方与添加方法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淡江华 , 李国柱 , 冯燕平 , 穆秀梅 , 王树华 , 焦福林 , 王芳 . 不同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性能、肠道健康及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J].动物营养学报 ,2024,36(9):5581-5593.

[2] 马朝 , 李洁 , 余成龙 , 吴德 , 林燕 . 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功能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J]. 养猪,2023(1):12-22.

[3] 康永刚 , 陈永亮 , 廖云琼 . 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及氮磷排泄的影响 [J]. 中国饲料 ,2022(1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