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特色节日内涵与彰显路径浅析
吕明爱
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 118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强调“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没有个性的城市,旅游是没有出路的。现在的游客寻求体验各地最原始的烟火气息,追求的是个性化、差异化,需要着力把地方特色文化艺术打造成城市亮点。而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贴近性,最容易激发人们的文化的认同感、引起人们的感悟共鸣。精心做好传统节日这篇文章,可以有力推动地域特色文旅名城建设。
丹东是辽宁省唯一的边境地区,抗美援朝出征地、满族、朝鲜族文化、虎山长城等地方专题文化品牌,形成了丹东地域文化品牌体系。近年来,丹东市深耕具有地域特色文化,深入挖掘、准确阐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传统节日为主轴,以地域民俗文化活动为节点,通过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促进当地文化繁荣,带动特色旅游产业。
一、打造主题传统节日文化
(一)营造春节文化氛围,彰显丹东深厚鲜明的节日文化魅力。组织“六艺新春”系列活动、“大梨树冰雪民俗节”、青山沟满家寨“雪乡风韵”年俗文化活动、举办丹东市朝鲜族春节晚会等。活动以秧歌、鼓乐、灯谜、楹联、民族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为基础,以“丹东鼓乐”、“上打家什”高跷等一批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代表,以广场表演、室内展览、街道巡游、非遗制作技艺学习等为形式,每年对活动内容进行变换,筛选出“六艺”精品,营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春节文化氛围,充分展现当地所特有的独特文化色彩。
(二)以“正月正”少儿专场普及京剧及非遗展演,传承弘扬丹东优秀传统文化。每年的农历正月元宵节期间,以数次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屡获金奖的丹东少儿京剧团为主体,面向社会举办“正月正”少儿京剧专场公益演出。每年的少儿京剧专场晚会,都吸引了大量京剧票友前来观看。以征集剪纸作品 40 余幅在市群众艺术馆面街画廊集中展出,举办迎新春非遗展示宣传活动,让人们走近传统文化,品年味,赏非遗、庆新春。
(三)以清明为契机倡导文明新风,展现丹东春季文旅资源,弘扬英雄城市的伟大精神。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每年都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各界群众,到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地,为革命先烈扫墓,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恩与怀念。革除缅祭陋习,倡导移风易俗。创作演出的剧目《最可爱的人》、《不朽》产生了广泛影响。并且,在此期间充分利用春光明媚季节,举办丹东宽甸鸭绿江(河口)桃花季、“鸟语花香游东港”丹东东港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
(四)以“民俗游园会”展示丹东朝鲜族端午节特色,让人们充分领略这座中朝边境城市的特色民族风情。结合朝鲜族端午节习俗,组织开展集欣赏春光、文艺演出、竞技比赛,特色饮食体验以及展示民族文化、地域风情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朝鲜族民俗游园会每年在端午节期间举办。活动五彩纷呈,别具一格。作为丹东多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朝鲜族民俗游园会即保留朝鲜族原有文化特质,又融入丹东地域特色,吸引大量的各民族群众和游客参加。
(五)七夕、中秋佳节,以“传承地域优秀文化”为主题,开展各类非遗展演活动,升华丹东夏日文旅内涵。七夕节期间,选调丹东花饽饽制作技艺等 10 余个非遗项目,以“赏、品、学”为主线进行展示展演交流,让非遗回归当代生活。中秋节期间,组织凤城满族荷包等二十个项目传承人,通过技艺介绍、云端 + 实物展示、微培训活动、赏品非遗美食等形式,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让群众体验我市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真正做到“看得见、尝得到、能体验、可带走”。这些活动融合到七夕、中秋的传统文化意境当中,深化了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又提升了公众的文化品味。
(六)重阳节以“孝”为主题,“花甲礼展演”传播朝鲜族贺寿习俗,彰显丹东别样文化韵味。丹东朝鲜族花甲礼是朝鲜族重大的人生礼俗。该礼俗充分展现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孝心和祝福父母健康贺长寿的诚心,具有珍贵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社会道德价值,已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每年农历九月重阳节,都组织朝鲜族花甲礼展演,展现优秀的朝鲜族孝道文化。还选调其它非遗项目,结合技艺介绍、实物展示、体验交流等形式,向老人们展示我市非遗文化。同时,还举办“辣白菜节”,进一步展现丹东朝鲜族丰富的饮食文化特色。举办天桥沟“枫叶节”,并畅游百年银杏树形成的“金光大道”。
二、深耕整合地域优秀文化资源
丹东与发达地区相比,文化建设相对薄弱,但又拥有独特的地域历史传统和文化个性。为此,立足于形成自主品牌的文化基点,通过建制度、抓队伍、塑精品进行整合后,融入到传统节日文化的打造过程。
1. 完善服务机制,增强节日文化活力。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电局认真谋划,依靠群众,建起上下联动的传统主题节日文化活动长效机制,有效发挥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作用,推陈出新传统主题节日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大众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春节期间,编制丹东鼓乐、丹东朝鲜族花甲礼、丹东满族刺绣、非遗饮食等非遗项目以及丰富特色的文化活动制作短视频,通过公众号和快手平台发布“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等系列线上展播活动,解锁新时代下非遗、活动文化传播的多样性,形成非常浓烈的创建传统主题节日文化活动的社会氛围。
2. 加强保障机制,确保节日文化开展。丹东市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把传统节日文化建设纳入年度总体文化规划,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落实领导责任,保证传统节日文化活动顺利开展。同时,积极探索实践社会力量投入传统节日文化建设新路子。深入群众,积极吸收社会力量支持节日文化活动,鼓励、提倡有文艺特长或个人爱好者,参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培育、组织、引导和扶持,保证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拥有可靠的群众基础。多年来,丹东市着力打造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安东老街”,为游客提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色彩的吃、穿、游、玩等服务,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
3.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增强节日文化特色。丹东将文化品牌、文化资源有效加以整合,充分融入各类传统节日群众文化活动中,既重视对其各种传统符号与仪式的正确认知与传承,也提倡各种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节日符号与仪式的现代转换与新的创造,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之路,弘扬丹东文化传统,增强节日文化吸引力,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4. 提炼节日文化主题,彰显节日文化意义。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深邃的人文内涵 , 也包含特定的文化主题。我们在组织传统节日群众文化活动时,注意围绕节日文化主题展开,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研究,确立节日文化主题和形式,并将“节日”与“景区”,“美食”与“文创”结合,形成“节日 + 消费”的闭环,让丹东的文化魅力转化为可持续的吸引力。以此提升节日文化品味,彰显节日文化意义。
总之丹东的特色节日文化,是民族传统的坚守、边境风情的印记、生活智慧的沉淀。其魅力的彰显,既需要守护好“老味道”,也需要用创新让传统与当代对话,让这座边境城市的节日,成为每个人心中“来了就忘不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