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研究

作者

胡邦国

六安市体育运动学校 安徽省六安市237005

引言

赛艇运动是一项高度依赖全身协作和技术技巧的竞技项目,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需要依靠下肢、躯干与上肢的协同发力,将力量高效传递到赛艇桨上,实现高效划水与优异成绩。尤其对于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来说,科学合理的体能储备和专项力量训练是其运动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核心力量作为连接上下肢力量传递的枢纽,在赛艇运动的技术动作、身体稳定、姿态保持及抗疲劳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普遍存在方法单一、训练针对性不足、专项化水平低等问题,亟需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系统研究其优化路径。本文立足青少年赛艇项目发展实际,探讨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机制及训练优化策略,旨在为推动青少年赛艇项目高质量发展、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提供参考。

一、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

核心力量是指以躯干肌群为主,包括腹肌、腰背肌、骨盆周围肌群等所形成的力量系统。其功能主要体现在维持身体稳定、控制姿态、协调上下肢发力、增强力量传递和吸收外部冲击等方面。在赛艇运动中,运动员坐于艇上,双脚踩于滑轨,手握船桨,通过下肢蹬伸、躯干前后摆动与上肢拉桨实现划水动作。整个过程需要核心肌群的高效参与和稳定支撑,否则力量传递效率降低,划桨动作不流畅,容易出现动作变形和能量损耗。青少年阶段正值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核心力量的有效训练不仅有助于提升运动表现,更能促进骨骼、关节和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为其运动生涯打下坚实基础。理论研究表明,强大的核心力量有助于改善运动员身体平衡、动态稳定和抗疲劳能力,提高技术动作的一致性和精细性,从而显著提升专项成绩。

二、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赛艇运动表现的影响机制

核心力量训练通过激活深层肌群、优化肌肉协同、提升身体整体稳定性等方式,全面促进赛艇运动表现提升。首先,核心力量训练提升运动员的躯干稳定性,有效支撑和协调下肢蹬伸与上肢拉桨动作,实现力量在全身的高效传递。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必须保持艇身平衡和姿势稳定,核心肌群对抗来自水流和艇体晃动的外部干扰,减少动作偏差。其次,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改善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控制能力,使划桨节奏、幅度、发力点更加精准统一,进而提升赛艇速度。再次,强大的核心力量增强运动员对长时间高强度训练与比赛的适应能力,提高抗疲劳水平,减少因疲劳导致的动作变形与运动损伤。研究显示,经过系统化核心力量训练的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在划水技术、配合默契度、爆发力与耐力等方面较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

三、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部分青少年赛艇训练体系中,核心力量训练仍以传统的仰卧起坐、俯卧撑、平板支撑等基础练习为主,缺乏对深层肌群、动态稳定和专项功能的系统训练。训练计划常常与专项技术训练脱节,不能有效结合划桨动作特点,训练的专项转化效果有限。此外,训练手段单一,周期安排和强度设置不科学,导致部分运动员训练效果提升缓慢。青少年阶段训练安全意识不足,训练过程中易出现动作失范、力量不均衡等问题,增加了运动损伤的风险。同时,受师资力量、场地设施等因素影响,部分基层队伍缺乏科学评估与反馈机制,难以持续跟踪运动员的力量提升与运动表现变化。部分家长和教练员对核心力量训练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未能将其纳入长期训练规划。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核心力量训练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制约了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持续提升。

四、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科学化优化策略

提升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完善训练体系,建立“专项技术-核心力量-身体素质”三位一体的训练结构,将核心力量训练与专项技术训练深度融合。根据赛艇运动员不同发展阶段,科学划分训练周期,合理配置训练强度、频率和恢复时间,注重力量、柔韧、平衡等多维能力的协同发展。二是丰富训练手段,积极引入抗阻力训练、悬挂训练、功能性训练、动态平衡等多样化练习,针对腹横肌、多裂肌、腰方肌等深层核心肌群进行专项刺激,提升核心肌群的动态稳定性和耐力。三是强化专项转化,结合赛艇动作的动力链和技术环节,设计“仿真划船”“平衡板训练”“水上核心训练”等专项训练,提高力量向技术表现的转化效率。四是重视训练安全,规范动作标准,强化技术指导与监控,避免训练损伤。五是加强评估与反馈,建立运动表现监测机制,定期评估运动员核心力量和专项成绩变化,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五、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实践建议

面向未来,青少年赛艇核心力量训练需紧跟体育科技进步和竞技体育发展新趋势,持续推进训练创新与科学管理。一是推广智能化训练监控与大数据评估技术,应用可穿戴设备、动作捕捉、体能测试等手段,对核心肌群活动、训练负荷和动作质量进行动态分析,实现个性化训练处方和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强跨学科协作,整合运动解剖学、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和心理学资源,开展多维度、全方位的综合训练与运动损伤预防。三是倡导多样化训练模式,结合陆上、水上和多功能训练场景,全面激发运动员训练兴趣和自主性。四是推动“体教融合”,将核心力量训练作为青少年体育教育和课余活动的重要内容,普及科学健身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是提升专项运动表现、保障健康成长和实现竞技突破的重要途径。科学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不仅能显著提高运动员动作稳定性、技术动作精准性和力量传递效率,还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提升抗疲劳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当前核心力量训练在青少年赛艇项目中的发展仍有不足,需持续优化训练内容与方法,加强训练与技术的融合,强化评估反馈和安全管理。未来,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注重多元融合与体教协同,推动青少年赛艇核心力量训练迈向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水平,为中国赛艇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文华 , 李磊 .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对专项表现的影响分析 [J]. 体育科技 , 2022(6): 78- 82.

[2] 赵晓明, 王强. 赛艇运动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与应用研究[J]. 青少年体育 , 2023(4): 91- 97.

[3] 王丹 , 刘佳 . 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升机制 [J]. 运动训练 , 2023(2): 53-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