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道路桥梁工程的裂缝病害及处理技术

作者

陈治方

通山宏达路桥有限公司 湖北省 咸宁市 437600

1 道路桥梁工程裂缝病害的类型、形成原因

1.1 裂缝病害的类型

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裂缝病害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收缩裂缝、荷载裂缝和温度裂缝等。收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分蒸发、体积收缩而产生的。这种裂缝通常较为细小,分布也比较密集,多出现于混凝土表面。荷载裂缝则是在道路桥梁承受外部荷载作用时形成的。当结构所承受的应力超过其自身的承载能力时,就会产生裂缝。荷载裂缝的方向和形态与荷载的类型和作用方式密切相关,例如,在弯曲荷载作用下,裂缝一般会垂直于构件的轴线方向发展。温度裂缝是由于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在昼夜温差较大或者季节交替时,混凝土结构内部会产生温度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形成裂缝。

1.2 裂缝病害的形成原因

裂缝病害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材料方面来看,水泥的质量和品种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水泥的安定性不良,在混凝土硬化后会继续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体积膨胀,从而引发裂缝。此外,骨料的质量也不容忽视,如骨料的含泥量过高、级配不合理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增加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也是裂缝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混凝土的搅拌不均匀,会导致其内部成分不一致,从而在硬化过程中产生不均匀的收缩;浇筑时振捣不密实,会使混凝土内部存在空洞和蜂窝,降低其整体强度;养护不当,如养护时间不足、养护方法不正确等,会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收缩裂缝的产生。除了材料和施工因素外,外部环境条件也会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裂缝产生影响。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雪冻等自然因素,会使混凝土结构逐渐老化、剥落,降低其耐久性;而车辆的超载、撞击等人为因素,也会给道路桥梁带来额外的应力,加速裂缝的发展。

2 道路桥梁工程裂缝病害的处理技术措施

2.1 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作为一种经济实用且操作简便的道路桥梁工程裂缝处理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广泛。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那些仅存在于结构表层、对整体承载性能不产生实质影响的浅表裂缝,尤其当裂缝宽度较窄且未延伸至结构内部深层时更为适用。其核心工艺原理是通过在裂缝外露表面精心涂覆特制的水泥基砂浆、高性能环氧树脂胶泥或其他具有优异防水防腐特性的专用材料,形成一道连续的防护屏障,从而有效阻隔外界水分、腐蚀性气体及其他有害介质的渗透侵入。在实施过程中,为确保修补质量,必须预先对裂缝区域进行彻底的表面处理,包括采用机械打磨、高压气吹或化学清洗等方式彻底清除附着在裂缝周边的灰尘、松散颗粒、油渍及其他污染物,以创造理想的粘结界面。对于处于显要位置或对美观性有特殊要求的工程部位,施工人员还需在完成基础封闭后,通过精细的打磨抛光、色调调配等后续修饰工序,使修补部位在色泽、纹理等方面与周边混凝土结构保持协调统一,达到既保证结构耐久性又兼顾外观效果的双重目的。

2.2 压力灌浆法

压力灌浆法作为处理道路桥梁工程裂缝病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应用于不同深度的裂缝处理。该方法借助压力设备将灌浆材料注入裂缝,使其填充裂缝空间,待灌浆材料硬化后,可恢复结构的整体性与耐久性。常见的灌浆材料包括水泥浆和环氧树脂。水泥浆具备成本低廉、强度较高的优势,适用于较宽裂缝;环氧树脂则具有粘结性良好、固化时间较短等特性,更适用于细微裂缝。在实施压力灌浆作业时,需先在裂缝处设置灌浆嘴,随后利用压力设备将灌浆材料压入裂缝。灌浆压力应依据裂缝的尺寸、深度以及灌浆材料的性质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以保障灌浆材料能够充分填充裂缝。灌浆作业完成后,需对灌浆嘴进行封堵,以防灌浆材料溢出。

2.3 结构加固法

当裂缝对道路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产生影响时,就需要采用结构加固法来处理。结构加固法是通过增设外部支撑结构或者对原有结构进行补强,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常见的结构加固方法有粘贴钢板加固、碳纤维加固等。粘贴钢板加固是将钢板用粘结剂粘贴在混凝土结构表面,使其与原结构共同承受荷载,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这种方法施工简单、工期短,但对粘结剂的质量要求较高。碳纤维加固则是利用碳纤维布的高强度特性,将其粘贴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增强结构的抗弯、抗剪能力。碳纤维加固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形状的结构。在采用结构加固法时,需要对结构进行详细的检测和分析,确定加固方案和加固参数,以确保加固效果的可靠性。

2.4 改变结构受力体系法

改变结构受力体系法是一种重要的桥梁加固与裂缝控制技术,其核心原理是通过调整和优化道路桥梁的整体结构形式或内部受力传递路径,来重新分配结构内力,从而有效缓解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最终达到抑制裂缝扩展的目的。这种方法的具体实施通常包括两种途径:一是对桥梁上部结构的整体形式进行改造,例如将原本的简支梁体系转换为连续梁体系;二是调整结构内部的传力机制,如增设新的受力构件或改变构件连接方式。以简支梁桥改造为例,通过在适当位置增设桥墩支撑,可以显著减小主梁的计算跨径,从而降低跨中截面的最大弯矩值,从根本上改善梁体的受力状态,有效预防和控制裂缝的产生与发展。这种技术方案特别适用于那些由于原始设计缺陷或使用条件变化导致结构体系不合理、存在明显应力集中的桥梁结构。在采用改变结构受力体系法进行桥梁加固时,必须进行全面的结构验算和分析工作,包括静力计算、动力特性分析以及局部应力复核等,确保改造后的结构不仅能够满足现行规范的所有承载力和使用性能要求,还要保证其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此外,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保护措施,特别注意对既有结构的保护,避免因施工操作不当导致原有构件受损,同时还要严格控制施工顺序和临时支撑的设置,确保结构在改造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3 结语

道路桥梁工程的裂缝问题复杂多样,其产生原因涉及材料、施工、环境及使用条件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类型和成因的裂缝,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技术至关重要。本文详细探讨了表面修补法、压力灌浆法、结构加固法以及改变结构受力体系法等多种技术手段,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且适用范围不同,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在实际工程中,应注重裂缝的早期预防与及时处理,通过优化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以及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裂缝病害的发生。此外,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展,未来道路桥梁工程裂缝处理技术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为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白永琪 . 道路桥梁工程中的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研究 [J]. 运输经理世界,2025,(13):118-120.

[2] 曹杰 . 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J].散装水泥,2025,(01):62-64.

[3] 李霏 . 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对策分析 [J]. 运输经理世界,2025,(02):127-129.

[4] 田永军 . 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策略探讨 [J]. 中华建设,2024,(08):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