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
李正发
麻栗坡县第二中学
摘要:在当前的高中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不少新式学习方式,项目式学习即为其中之一,其广泛适用于高中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需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的深度学习,实现化学课堂的提质增效。文章联系教学实际,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项目式学习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有关教育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引言: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属于动态学习方法的一种。借助问题驱动教学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科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推动他们深刻理解与掌握知识及技能[1]。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类科目,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固然较为重要,而探究意识与逻辑思维的培养也十分关键,教师应在项目式学习下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项目式学习中学会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推动高效化学课堂的生成。
一、开展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受陈旧教学思想的影响,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上,教师普遍沿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法,单方面地向学生讲解化学理论知识,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会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课堂参与度,主体意识薄弱。项目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定位,重塑了教与学的关系,其中项目是主线,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基于项目式教学开展化学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化身为项目的设计者、教学的引导者,以项目为载体,向学生揭示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核心问题,把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摆脱被动地位,充分彰显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主体性[2]。
(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实践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学习品质,然而就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而言,课堂上缺少丰富的探究活动,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匮乏,获取化学知识的渠道仅局限于课本和习题,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就会陷入发展困境。基于项目式教学开展化学教学,最突出的意义是强化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从本质上来说,学生分析和解决项目的过程,就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过程。教师可以结合课程特点,开发问题探究、实验探究等类型的学习项目,促进学生“眼、耳、口、手、脑”并用,使其在探究中理解知识,在实践中掌握技能,从而助推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稳步提高。
二、项目式学习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选定合适项目主题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首先需要教师科学制定教学项目,为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这要求教师合理选择项目主题,深入了解学生当前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教学项目[3]。
例如,教师在教学“离子反应”这一课时,经过学情分析发现,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初步接触过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并参与过“溶液导电”的实验操作。基于这一学习基础,教师可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教学的主题为“从电离的视角探究化学反应”。
(二)注重项目实验操作,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主要由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两大部分构成,两者相互促进、密切配合,共同构建起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下,不仅需要覆盖理论内容,还应包含相应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提升其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水平[4]。基于此,教师在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项目内容与任务,设计和安排相关实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并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探讨,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化学奥秘。
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展开一系列以“铁的化合物性质探究”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初始阶段,教师通过实验室演示氢氧化铁的制备过程,详细说明实验步骤、操作技巧及其化学原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化学反应方程式,并分析实验结果。这种互动式学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继续深入,学生将亲手进行实验,其中包括向稀硫酸中加入铁粉,生成硫酸亚铁,并逐步加入氢氧化钠观察化学反应。在此实验中,溶液会经历从白色沉淀到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的过程。学生需要结合观察到的现象来分析化学反应,并记录下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深化对铁化合物化学性质的理解。此外,教师可以提出探讨题:在铁和其化合物中,哪些成分表现出还原性或氧化性,哪些兼具两者性质?通过这样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索和分析,以增强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技能。
(三)优化项目评价模式,维系学生学习兴致
在项目式学习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也属于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不仅是对学生在整个项目式学习中具体表现的综合性评价,还是他们对这节课的学习反馈,可以使其在评价中获得长远发展与进步[5]。但是高中化学教师应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评价模式,要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考情况、互动表现、学习方法的运用、知识掌握与情感态度的升华等展开客观评价,维系他们在化学课堂中继续进行项目式学习的兴致。
例如,在实施“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时,当学习“甲烷”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甲烷”为主题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在评价环节,教师围绕具体项目内容展开评价,先给出一组问题:甲烷的空间结构是什么形式?甲烷如何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甲烷有哪些性质?主要用途是什么?帮助学生回顾一些有关甲烷的基础知识,检测他们对这些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与理解程度。接着,教师结合模型构建对甲烷的空间结构特点进行准确描述,采用微课自学、互动讨论、模型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尝试从宏观、微观与符号等方面进行描述,评价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对可燃冰开发与能源危机的学习情况,评价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之后,教师对项目式学习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给予鼓励与表扬,让这些学生归纳学习经验为同伴提供更多助力,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组内自评与组间互评,确保他们均参加到评价当中去,使其在后续项目式学习中保持更高的兴致与热情。
结束语: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中化学教学,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是化学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教师应该深化项目式教学的内涵和理念,深入地分析化学课程目标,精心设计项目主题,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项目探究,加强探究过程的指导以及探究后的梳理总结,帮助学生获得完整的化学知识经验,从而彰显项目式教学的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曾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16):46-47.
[2]陈新平.项目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J].高考,2020,(03):178.
[3]时晓丽.项目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知识窗(教师版),2019,(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