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工业管道安装工厂化预制技术的应用

作者

张斌燕

云南建投机械制造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传统工业领域的基建模式面临革新压力。工业管道作为工厂脉络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安装质量直接影响装置运行稳定性与维护成本。

一、工厂化预制技术的核心内涵

工业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是将传统现场完成的管道加工、焊接、检验、防腐等工序,转移至专业预制工厂内集中完成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其核心是通过“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实现管道安装的高效化与精细化。

二、工厂化预制技术的核心优势

2.1 质量可控性显著提升

预制工厂配备恒温车间(温度 15-25C )、除尘系统(粉尘浓度<10mg/m3 ),避免现场风吹、雨淋对焊接质量的影响。采用自动化焊接设备(如管道自动焊机),焊接参数(电流 120-200A、电压 20-28V)精准可控,焊口成型均匀,一次合格率可达 99% 以上(较现场焊接提升 10-15 个百分点)。同时,工厂内可开展 100% 射线检测(RT)或超声波检测(UT),缺陷检出率达 100% ,杜绝不合格焊口进入现场安装环节。

2.2 施工效率大幅提高

工厂化预制采用流水线作业模式,切割、坡口加工、焊接、防腐等工序分工明确,配备数控切割机床(切割精度 ±1mm )、管道坡口机(坡口角度误差 ⩽0.5 )等设备,单班可完成 50-80 道焊口(较现场人工提升 3-5 倍)。更重要的是,预制与现场施工可并行开展,例如在土建基础施工阶段即可启动管道预制,待现场具备安装条件时,预制完成的管道模块可直接吊装就位,使总工期缩短 30%-40% 。某石化项目通过工厂化预制,将10 公里工艺管道的安装周期从120 天压缩至70 天。

2.3 成本与安全优势突出

材料利用率方面,数控切割设备通过优化套料方案,将管材废料率从现场的 15% 降至 5% 以下,100 公里管道可节约钢材 50-80 吨。人工成本方面,工厂流水作业减少重复劳动,人均工效提升 40% ,直接人工成本降低 20%-25% 。安全方面,工厂内作业环境稳定,高空作业( > 2 米)占比不足 5% (现场施工可达 30%-40% ),且无交叉作业干扰,安全事故率降低 80% 以上 [1]。

三、工厂化预制的关键技术与实施流程

3.1 数字化建模与深化设计

三维建模与碰撞检查:基于 BIM 技术构建管道三维模型时,选用 AutodeskPlant3D 软件,该软件能够精准构建涵盖管道规格(DN50-DN1200)、材质(碳钢、不锈钢、合金钢管)、阀门、法兰等所有元件的复杂模型,模型精度达到 LOD400 级别,可清晰呈现管道系统的每一处细节。在某大型化工项目中,设计团队通过该软件构建模型后,利用Navisworks 软件进行碰撞检查,成功发现23 处管道与钢结构的碰撞点。这些碰撞点若未提前发现,在现场施工时将导致大量返工,造成工期延误和成本浪费。

预制分段与编码:预制分段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运输条件上,道路限宽3.5 米、限长12 米,这决定了预制模块的尺寸不能过大;而吊装能力方面,吊车额定起重量 50-200 吨,又限制了模块的重量。基于这些条件,将管道系统合理分解为若干预制模块,单模块重量控制在5-20 吨,每个模块包含10-30 段直管与管件。

预制图纸转化:将三维模型转化为工厂预制所需的加工图是关键环节。加工图包含管道单线图、下料表、焊接工艺卡等内容,这些图纸明确了每段管道的长度(误差 ±5mm )、坡口形式(如V 型、U 型)、焊接方法(GTAW、SMAW 等)。

3.2 工厂预制核心工序

材料预处理:管材到货后,严格的材料预处理是确保预制质量的基础。首先进行外观检查,查看管材表面是否有裂纹、砂眼等缺陷;接着进行壁厚检测,精度要求达到 ±0.1mm ,以保证管材的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然后进行材质光谱分析,利用先进的光谱分析仪器,准确检测管材的化学成分,确保其材质符合设计标准。对于碳钢管道,进行喷砂除锈处理,达到 Sa2.5 级标准,使表面粗糙度控制在 40-80μm ,这样的表面处理能有效增强防腐涂层与管材的附着力;而不锈钢管道则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去除表面的氧化皮和杂质,形成致密的钝化膜,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为后续防腐与焊接质量奠定坚实基础[2]。

切割与坡口加工:采用数控管道切割机床,如CNC 相贯线切割机,该设备具备强大的切割能力,可精准切割直管、弯头、三通等复杂管件。在切割过程中,能够严格控制切割面垂直度误差 ⩽0.5mm/m ,确保切割后的管件尺寸精度。坡口加工采用专用坡口机,根据不同的焊接工艺要求,加工出 30 -35 的坡口。合适的坡口角度和尺寸能够保证焊接时焊缝的熔深达标,使焊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确保管道连接的强度和密封性。

焊接与检验:焊接工序严格依据焊接工艺评定(PQR)制定焊接作业指导书(WPS)。对于小管径( DN⩽100 )的管道,采用全自动钨极氩弧焊(GTAW),这种焊接方法具有电弧稳定、焊缝成型美观、焊接质量高等优点;大管径( DN>100 )的管道则采用氩电联焊(GTAW+SMAW),结合了氩弧焊和手工电弧焊的优势,提高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在焊接过程中,使用焊道跟踪系统,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焊缝位置,确保焊丝始终对准坡口中心,保证焊接质量的稳定性。

3.3 现场安装与协同管理

模块运输与存放:预制模块在运输过程中,采用专用运输支架,这种支架能够有效固定模块,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颠簸、震动导致模块变形。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对模块进行牢固固定,避免碰撞损伤防腐层。到达现场后,设置模块化堆放区,按照安装顺序进行分区存放,如按单元号、标高分区。

吊装与组对:吊装作业时,根据模块重量与尺寸选择合适的吊车,例如 50 吨汽车吊吊装 5 吨模块,确保吊车的吊装能力满足要求。采用专用吊具,如吊带、平衡梁等,这些吊具能够均匀分布吊装力,避免损伤管道。在模块组对过程中,利用全站仪进行精确定位,定位精度达到±2mm ,确保法兰面平行度(误差 ⩽1mm/m )与同轴度(误差 ⩽2mm )符合标准。

数字化协同管理:搭建 BIM 协同平台,将设计单位、预制工厂、施工单位紧密连接在一起。该平台能够实时共享模型变更、预制进度、质量检测等信息。

结语:

工业管道安装工厂化预制技术通过将现场作业转移至工厂环境,实现了管道安装的质量提升、效率提高与成本降低,是工业建设领域工业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方向。尽管面临设计深度不足、协同不畅等挑战,但随着BIM 技术深化应用、产业链协同加强,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 傅小平 . 浅谈工业管道工厂化预制施工技术 [J]. 砖瓦世界 ,2019,000(022):98-98.

[2] 宋剑 , 李东启 . 基于 BIM 技术的工厂化预制加工技术 [J]. 门窗 ,2019,000(0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