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音乐课堂的创新模式探析

作者

曾孜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北斗中学 363000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创新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新时期具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全面到来、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为了培养更多综合素质强、创新能力强的现代人才,教师应该加强创新教育。应该认识到创新教育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需要培养民族创造精神、创造性人才,使青少年学生未来可以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一、高中音乐创新教育的内容和误区

(一)内容

创新教育涉及内容较多,包括信息教育、思维教育、艺术教育、发明教育等等。不论是哪一项教育内容,其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力和人格。所谓创新精神,就是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面对新鲜、奇异的事物时,是否具备挖掘探索的敏感度,是否在发明创造中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等等[1]。

(二)误区

一方面,由于和创造教育混淆,导致教师认为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且根据学生制作的小发明、小创造评价创新教育水平。在教育宣传的过程中,也会将小发明和小创造成果较多的班级或学校作为创新教育榜样。实际上,创新教育涉及内容丰富,覆盖多个学科、领域,并不是单纯地发明创造,而是彰显在精神、人格、心理、能力等多个方面。

二、创新教育的认识和目标定位

(一)认识定位

创新教育通常从多个维度进行定位,其中认识定位比较重要。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认识定位上的误区,不利于教育实践水平的提升,很难达成创新教育目标[3]。通常,认识定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创新属于每一个学生,并非有天分的学生才能创新。一些教师将创新视作高级智慧,认为普通学生很难学习和掌握。这种认识并不正确,创新是人的本性,任何人都可以创新,不仅具有这方面的意识,也具备相应的潜能。第二,创新不局限于科学领域,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4]。很多人混淆创新和创造,认为创新即科学发现、技术发明,通过科学技术、科学教育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实际上,文明建设、社会发展、人文进步都需要创新,尤其在科学技术负效应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应该平衡科技和人文创新,既要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也要丰富社会情感。

(二)目标定位

为保障学生持续创新,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要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精神培养目标体现在创新意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所谓创新意识,句式学生追求新知识的心理倾向,确保学生具有稳定求知的心理,并且逐渐形成精神或文化内涵。创新精神包括批判性的态度、超越传统的精神、探索真相的精神等等。从情感的角度分析,就是学生在追求新知识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增强这种体验,实现学生动机、理想的转化。意志就是学生追求新知识过程中的自觉性、能动性,保持自觉、能动的状态,并且逐渐养成习惯,成为学生的个性。创新一直坚定的人可以抵抗外界干扰,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创新活动中,并且有很高的自我要求。

三、高中音乐创新教育模式探析

(一)了解本质,明确音乐创新教育内涵

在中学开展音乐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音乐创新教育的本质内涵,确保创新教育的合理性。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可以利用音乐剧、音乐动画等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探究思考的主动性,然后结合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师要将创新素质的培养渗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并且注重日常的累积,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将构建主义理论作为基础,采用情境创设、学习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不断累积。

(二)探索路径,提升音乐创新教育水平

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感受与体验,这样学生才会意识到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来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掌握丰富的音乐知识,同时具有良好的音乐品位。为发挥创新教育作用,教师应该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重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音乐鉴赏、音乐演奏、音乐创编等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在传承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新想法,逐渐强化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美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配合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和鉴赏音乐的兴趣。如,民族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使用民族乐器伴奏的舞蹈视频,然后引导学生猜测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提问学生是如何辨认的,然后引入与乐器有关的知识,舞蹈、音乐、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为学生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音乐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创新教育的作用。尤其在新时期,社会各界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学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应该明确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定位,深入探究创新教育的内涵,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燕 . 新课改下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思考 [J]. 科幻画报 ,2022(07):254-255.

[2] 杨梅 . 创新教育下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J]. 中学生英语 ,2022(26):93-94.

[3] 陈晨 . 新时代下中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J]. 科幻画报 ,2022(06):153-154.

[4] 亢燕 . 中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在学科 课程与教学中的实践——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创新素养教育的探索 [J]. 宁夏教育 ,2022(05):4-6.

[5] 戴界蕾 .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策略探究—— 以江苏省常州市某中学音乐信息化教学为例 [J]. 英语教师 ,2022,22(08):145-147.

[6] 刘晓萍 . 初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J]. 智力 ,2022(12):127-129.

[7] 蔡菊 . 初中道法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养成策略分析 [C]//.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成都论坛论文集(一).,2022(14):147-151.

漳州市北斗中学 曾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