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分析

作者

陈青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附属初级中学2133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职业启蒙教育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愈发显著。初中阶段属于学生身心快速发展、自我意识逐步增强的关键时期,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职业世界,探寻自身兴趣与职业之间的联系。积极心理学聚焦人的积极品质和力量,把它引入初中职业启蒙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以更为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职业选择,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积极心理学与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关联

积极心理学着重挖掘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如乐观、坚韧、创造力等,这些品质在学生职业启蒙阶段的探索过程中十分关键[1]。在初中职业启蒙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可助力学生构建积极的职业认知,使学生明白职业不仅是获取生活来源的途径,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它引领学生从积极方面看待职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复原力。

例如,当学生在了解某一职业后,发现所需技能和自身现有水平存在差距,积极心理学鼓励学生将此视为成长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提升能力的意愿。同时,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优势和特长,在职业启蒙教育中,能协助教师和家长发现学生的独特之处,为学生匹配更适合的职业探索方向,让学生在职业探索过程中收获成就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和内在动力。

二、当前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在积极心理引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偏差

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初中职业启蒙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依旧将重点放在传统学科知识教学上,认为职业启蒙教育是高中或者大学阶段的任务。这种理念导致在职业启蒙教育中,对学生积极心理缺乏关注,只是简单介绍职业种类和基本要求,没有引导学生从积极视角思考职业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如在一些职业启蒙课程中,教师只是照着课本讲解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薪资待遇,没有启发学生探索职业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很难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方法单一

现今初中职业启蒙教学的方法显得单一,大多采用课堂讲授这种方式,缺少实践性活动和体验式授课。这种教学模式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起阻碍作用。例如,仅仅进行理论讲解,学生无法真正感受不同职业的魅力与挑战,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优势,也就难以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而且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降低他们对职业启蒙教育的期望与热情。

(三)缺乏个性化引导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性格、兴趣和能力,然而在当前初中职业启蒙教育中,常常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估和引导。这导致一些学生在职业启蒙过程中无法找到与自己契合的职业方向,容易产生迷茫和消极情绪。例如,对于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如果在职业启蒙教育中没有针对性地介绍相关艺术职业,他们可能会对职业启蒙教育失去兴趣,甚至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困惑。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初中职业启蒙教育改进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融入积极心理学元素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初中职业启蒙教育的意义,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关注学生个体需求与心理状态[2]。在职业启蒙教育中,引导学生思考自身梦想、兴趣和价值观,帮助他们确立积极的职业理想。例如,可以开展“我的职业梦想”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对未来职业的憧憬,教师给予积极反馈和引导,激发学生职业探索热情。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用积极态度和行为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对不同职业的尊重与欣赏,传递积极职业观,让学生感受职业的多样与美好。学校可组织教师参加积极心理学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提升教师借助积极心理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丰富职业启蒙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一是开展实践活动。例如职业体验日、企业参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环境和流程,组织学生到当地企业、医院、科研机构等参观学习,和从业人员交流互动,使学生对职业有更直观认识,在实践中发现兴趣点,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向往。二是运用项目式学习,设计与职业相关的项目任务,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例如,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关于某一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同时提升学生对职业深入理解和积极探索的欲望。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职业纪录片、动画等,生动展现职业特质与魅力,引学生兴趣。

(三)加强个性化引导,促进学生积极职业探索

构建科学的学生个性化评估体系,全面掌握学生在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职业启蒙教育指导[3]。教师可借助职业测评工具,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等,助力学生了解自身的职业兴趣类型。依据测评结果,为学生推荐适宜的职业探索方向,并且提供对应的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要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引导学生将这些与职业发展结合起来。例如,对于擅长写作的学生,可引导他们了解编辑、记者、文案策划等相关职业,开展一对一的职业咨询辅导,针对学生在职业启蒙进程中碰到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建议,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职业探索信心。同时,鼓励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挑选职业探索项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结语:

初中职业启蒙教育对学生往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变革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加大个性化引导等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素养,培养学生积极的职业态度以及职业探索能力,协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熟悉职业范畴,为未来的职业之路打下坚实根基。这不仅能使学生在职业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还能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当积极心理和职业认知实现深度融合时,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会更有方向感,在成长的道路上也会更加从容坚定。

参考文献:

[1] 杨智勇 , 刘戎 . 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职业 r 指导实践中的应用 [J]. 中国大学生就业 , 2018, 000(004):59-64.

[2] 郭劲松 . 积极心理取向的初中生涯教育探索 与实践研究 [J].大众心理学 , 2024(5):22-23.

[3] 米丽萍 . 中职班主任工作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探讨 [J]. 文渊(高中版), 2019, 000(010):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