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医教结合 ”理念下的康复医学教育

作者

朱雯燕 陈宇 崔彩雯 谭双双

山东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3

基金项目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编号: ZYY2022046

摘要:“ 医教结合 ”的康复医学教育致力于探索如何将医学康复理念与教育训练相结合, 以  优化特殊教育与康复教育的教学效果。这一研究领域关注于课程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  进以及教育与康复资源的有机整合 。除此之外,“ 医教结合 ”也关注课程实施中的挑战和问  题,如康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满足等 。“医教结  合 ”康复课程研究有望为特殊教育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和创新, 推动康复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医教结合; 语言治疗; 康复教育

“ 医教结合 ”是一种跨学科的康复教育模式,它将医学康复和教育训练相结合,在教育 的过程中渗透着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中融合教育,将二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为有特殊 需求的儿童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服务, 以此来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 。“ 医教结合 ”是康 复医学治疗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它不仅关注医疗康复,还涉及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医学 干预等多个方面, 旨在利用药物治疗、综合康复、多重干预、潜能开发等手段,帮助孩子健 康快乐地成长 。“医教结合 ”作为一种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模式,其重点不在于医疗或教育本 身,而在于两者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设计或教学组织形式,服务于特殊 教育, 并将特殊教育与康复医学进行资源整合。

《语言治疗学》是一 门涵盖听力 、言语 、语言以及吞咽的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ST) 综  合性学科, 也是一 门集临床医学知识 、康复干预训练与语言认知教育相结合的系统性学科。 《语言治疗学》中章节涉及到听力与言语专业中的各大独立学科,如听力障碍、失语症、构  音障碍 、嗓音障碍 、儿童语言障碍 、吞咽障碍以及特殊人群(孤独症 、智力障碍 、脑瘫) 的  语言障碍 。语言治疗包括听觉的康复及语言的教育 。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通过医学诊断, 已能明确绝大部分造成听力障碍的病因。医学干预已从听力补偿(助听器)发展到听力重建  (人工耳蜗植入) 。因此, 医学诊断与干预为听力康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语言教育是听力  康复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听觉与言语康复成果得以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残疾  儿童来说,到了受教肓的年龄,仍然需要康复治疗。所以,大部分的残疾儿童在发展过程中, 既有接受教育的需要,又有接受康复服务的需要 。由此可看出,需要具有医学与教育的双背  景的康复专业人员,在康复教育教学过程中,保证将康复和教育相结合。然而在现有的特殊  教育模式下,特殊教育机构普遍缺乏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而在能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的医学  机构中,更缺乏能提供教育服务的康复教师。医生的康复治疗不能与教师的教学服务有效结  合,使得残疾儿童很难兼顾学习与康复。需要迅速改变这种康复与教育相脱离的情况,特殊  儿童的教育和康复需求是“ 医教结合 ”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  这个目标对现有的高等康复教育师资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培养具有教育与康复双重知识和技  能的康复人才, 以满足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

“ 医教结合 ”的语言康复医学教育是一种将现代医学康复理念与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主要针对言语功能障碍的人群,旨在通过言语康复训练与语言教育相结合的方    式,帮助他们恢复或改善身体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在“ 医教

结合 ”的语言康复医学教育中,医学康复团队与教育团队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医学计划和教育方案, 具体的创新之处在于:

1 、语言治疗课程多元化

课程中对原有医学与康复知识点进行凝练整合的同时, 将课程分级成带有方向的学科类  目,在通识课程掌握之余,选取某一方向的课程并学习此类型的教育康复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坚持“ 医中有教、教中有医 、医教结合 ”的课程评价原则。学生教学活动在充分体现教育学  的基础上, 注重强调康复要素。

2 、学科融合的医教结合专业发展特色

“ 医教结合 ”强调医学手段和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实现教育与医学效益的最大化,以 满足残疾儿童同时具备教育与康复的需求。根据特殊教育与康复行业的现状和需求,在人才 培养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 坚持“ 医教结合 ”, 以期打破学科壁垒,统筹整合康复医学与特殊教育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整理相关学科间交 叉 、相通的知识, 构建能更好满足听觉语言障碍儿童医学与教育深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为残疾儿童医学康复与教育培养创造条件。

3 、主辅双修的“双师型 ”人才培养特色

儿童语言康复工作的多学科属性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复杂性 。“一专多能 ”要求未来   的特殊教育康复师在专业知识能力上,既应具备康复医学治疗的能力,又具备儿童语言教育   的技能;既精通听障儿童的康复医学干预,又能胜任儿童的认知及语言教育。培养精通某一   方面技能又熟悉其他技能的“治疗师+教师 ”特质的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 。 以知识结构较   为全面的专业基础课作为语言康复专业的通用课程,设置不同的专业主干课,将课程计划细   化为言语康复、听觉康复和特殊儿童康复三个方向的课程组合,还在每个方向的课程计划中   设置其他的核心技能课程,使学生能够在主修某一类型的康复治疗的同时兼修了解其他方向, 拓宽专业知识面, 增加就业竞争力。

践行“ 医教结合 ”的康复医学教育, 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上:

1 、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康复医学的学科特点和临床需求,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康复治疗技术。通过增加实践课  程、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康复治疗的技能和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 、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 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 加强医学 、康复 、教育等学科的交流 与合作,共同推进康复医学教育的发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在线教育等,创 新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3、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确保教学质量。

4 、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康复医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 责任心,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康复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 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 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包括心理 素质 、沟通能力 、 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 医教结合 ”教育理念在经过了四个学期的实践并总结之后,形成一套成熟的培养方案, 可以运用到其他学科中, 例如可将康复学科的授课内容分为 7 个板块: 分别是听觉康复模 块、言语康复模块、语言康复模块、认知康复模块、学习能力康复模块、运动康复模块及情 绪行为康复模块 。“医教结合 ”理念下康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分为五个板块, 即: (1) 根据学校和学院设置的通识课程所设置的学科基础课; (2) 按康复教育学学科 要求所设置的课程专业基础课; (3) 根据“ 医教结合 ”培养要求的七大模块所设置的专业 核心课; (4) 根据特殊儿童障碍类型所设置的专业拓展课程; (6) 根据教师教育要求所设置的实践课程。

综上所述,“ 医教结合 ”的康复医学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 践行“ 医教结合 ”的  康复医学教育需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跨学科合作机制、引入先  进的教学手段和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全  面发展 。这样才能培养出具备全面康复医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 推动康复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