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者

金龙

吉林省通化县富江乡学校 134121

摘要:学习之路漫长而深远,课外阅读则是这条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它将伴随学生走过每一个成长阶段。然而,要想真正从课外阅读中汲取养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人文素养,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更需他们学会科学地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核心。近年来,“双减”政策的提出,旨在为学生减负,让其有更多时间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显得尤为关键。课外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丰富其情感体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一)课外阅读量不足

尽管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许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仍然显著不足。这一现状的背后,部分原因在于家长和学生本身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往往将其视为课业之外的额外负担,而忽视了其在促进知识积累、提升思维能力和丰富情感世界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随着课业任务的繁重和课外培训的普及,学生在完成日常学习和参与培训活动之余,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变得十分有限,难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

(二)阅读兴趣不浓

阅读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但遗憾的是,当前许多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缺缺,这主要体现在阅读内容和方式的单一性上。一方面,部分学生过分聚焦于课本知识,对课外阅读材料兴趣索然,导致阅读范围狭窄,无法广泛涉猎各类书籍,从而限制了视野的拓展。另一方面,阅读方式的传统与单调也是一大障碍,许多学生习惯于纸质阅读,对于电子阅读、多媒体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缺乏探索与尝试,未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带来的丰富阅读资源和便捷阅读体验。

二、“双减”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和班级作为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环境氛围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了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学校可以在阅览室或图书室设立“读书基地”,精心挑选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和学业需求的课外读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同时,学校还需加强校内阅读资源的宣传,及时更新图书,并张贴针对不同学段的推荐书目,确保图书资源能够广为人知。学校可以在走廊设置展示书架,摆放各类图书杂志,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在墙壁或展牌上张贴富有启发性的读书标语,如“书香润智慧,妙语展心灵”、“读书点亮头脑”等,以此加深学生对主动阅读的认识。同时,制作名著介绍展板,讲述名人读书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相较于学校,班级的阅读氛围创设则更加灵活多样。每个班级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学段特点,借鉴学校的“读书基地”创设思路,进行个性化的环境布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墙壁、黑板、书橱、窗户甚至花盆等设施,巧妙融入读书元素,打造充满书香气息的教室环境。例如,可以制作丰富多彩的阅读主题板报,内容涵盖读书推荐、优美字词、读书方法等多个方面,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强化阅读素材的积累

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核心场所,无疑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宝贵平台,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课堂时间的局限性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范围相对有限。特别是小学语文课本,其内容多聚焦于历史典故、名人传记等教育性强的篇章,虽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但在知识覆盖面上略显狭隘,不利于学生构建全面而系统的语文知识框架。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课外阅读成为了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其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挑选适宜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以此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课外阅读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还能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生动的语言运用、巧妙的情节构思等。

以《草虫的村落》一课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首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领略文中优美的词句和修辞手法。如“虫子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一拟人化的描写,便生动展现了昆虫世界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感受文章魅力的同时,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可进一步推荐与昆虫相关的百科全书等课外读物,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将课内所学的知识与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机结合,形成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定期开展阅读分享活动

加强阅读交流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推动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策略之一。为此,学校和班级应当积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通过举办多样化的读书主题活动,搭建起学生之间阅读交流的平台。

“读书月”便是一个极佳的契机,它不仅能够集中展示阅读的魅力,还能引发全校师生对阅读的广泛关注。在这一主题月内,学校和班级可以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读书交流会”、“图书互换铺”以及“巧思读书黑板报”等,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特别是“读书交流会”,它应该成为班级内部的常规活动,定期为学生提供一个分享与交流的舞台。在交流会上,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分享自己的课外阅读心得,无论是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还是深刻独到的见解感悟,都能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话题。同时,学生们还可以借助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地展示自己的图书内容,将心中的“宝藏书目”推荐给更多的小伙伴。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更加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还能在分享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其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核心地位,对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显著作用。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课外阅读,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及价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应科学实施课外阅读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邹莹.“双减”之下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性教学研究[J].知识文库,2022(22):73-75.

[2]茆华龙.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2(1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