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排气困难怎么办?这些方法比揉肚子更管用
蒋兰
三台县人民医院 621100
手术过后,许多患者都会面临一个尴尬又困扰的问题——排气困难。这不仅会带来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影响身体的恢复进程。传统观念中,人们常常采用揉肚子的方式来帮助排气,但其实有一些更为有效且科学的方法。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应对术后排气困难的实用策略,帮助患者尽快缓解不适,加速康复。
一、了解术后排气困难的原因
1. 麻醉影响
手术时使用的麻醉药物会抑制肠道蠕动功能。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会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导致肠麻痹,从而使气体在肠道内积聚,难以排出。例如,在进行腹部大手术时,长时间的麻醉状态会让肠道“休眠”,术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正常的蠕动节奏。
2. 手术创伤刺激
手术操作本身对腹腔脏器造成了直接的刺激和干扰。无论是切开组织、牵拉器官还是缝合伤口,都可能引发局部的炎症反应和粘连,进而阻碍肠道的正常通行和气体排放。特别是涉及胃肠道的手术,如胃切除、肠吻合术等,对肠道功能的破坏更为明显。
3.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较大、身体虚弱、长期卧床的患者,其机体代谢缓慢,肌肉力量不足,包括腹部肌肉和肠道平滑肌的力量都较弱,这也会降低肠道蠕动的能力,增加排气的难度。此外,术前禁食时间过长、电解质紊乱等情况也可能加重排气困难的症状。
二、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及正确方式
1. 尽早下床活动
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术后应尽快下床走动。一般建议在术后6-24小时内开始尝试坐起或站立,并逐渐增加活动量。即使是简单的床边站立或短距离行走,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肠道蠕动。因为身体的运动可以带动内脏器官的活动,就像给肠道做了一次“按摩”,有助于气体向下移动并排出体外。
2. 床上被动运动
对于因病情较重暂时无法下床的患者,可以进行床上的被动运动。家属或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四肢的屈伸、旋转等动作,同时轻轻按摩患者的腿部肌肉,从足部向大腿方向挤压,模拟走路时的肌肉收缩过程,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和肠道血液循环,间接增强肠道蠕动功能。
3. 呼吸训练配合
深呼吸练习也能起到辅助作用。患者可采取仰卧位或半卧位,慢慢地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缓缓呼气让腹部凹陷下去。这种腹式呼吸能够增加腹腔内的压力变化,对肠道产生温和的刺激,推动气体排出。每次练习可持续5-10 分钟,每天多次进行。
三、饮食调整助力排气
1. 循序渐进恢复饮食
术后饮食要遵循从流食到半流食再到普食的原则。最初可给予米汤、菜汤等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少量多次饮用。随着肠道功能的逐渐恢复,逐渐添加粥类、面条等半流食,最后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过早进食固体食物或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导致腹胀加剧。
2. 选择合适的食物种类
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菠菜、西兰花)、水果(香蕉、苹果)和全谷类食品。这些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吸收水分膨胀,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同时还能吸附肠道内的气体一并排出。此外,适量饮用酸奶等发酵乳制品,其中的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促进排气。
3. 注意饮水充足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保持大便通畅至关重要。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 毫升的水,可以是白开水、淡茶水等。水分可以使粪便软化,易于排出,减少因便秘引起的腹胀和排气不畅。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胃部不适。
四、药物治疗的有效手段
1. 促胃肠动力药
常用的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这类药物可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上的受体,增强平滑肌的收缩力,加快胃肠排空速度,从而促进气体排出。一般在饭后服用,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使用频率进行用药。例如,多潘立酮通常每次10 毫克,每日3 次,饭前15-30 分钟口服。
2. 泻剂的应用
如果患者存在便秘情况,可适当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口服液。乳果糖在结肠内被细菌分解为乳酸和醋酸,降低肠道 pH 值,刺激肠道蠕动,同时增加粪便含水量,使排便更加顺畅,有利于气体随之排出。使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避免腹泻过度。
3. 中药调理
一些中药方剂或中成药也具有行气导滞的作用。如四磨汤口服液,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组成,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腹部手术后出现的腹胀、腹痛、排气不畅等症状。在使用中药时,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论治,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五、物理疗法辅助排气
1. 热敷腹部
用温热的毛巾或热水袋敷在腹部,温度控制在 40% 左右为宜。热敷可以扩张腹部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肠道蠕动。每次热敷时间为15-20 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尤其是感觉迟钝的患者更要谨慎控制温度。
2. 低频电刺激治疗
通过专业的医疗设备对腹部进行低频电流刺激。这种微弱的电流可以模拟肠道自身的生物电信号,激发肠道平滑肌有规律地收缩,增强肠道蠕动功能。一般在医院的康复科或理疗室进行操作,由专业人员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调整电流强度和治疗时间。
3. 针灸疗法
中医针灸在某些穴位上施针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枢、中脘等。针灸治疗需要由经验丰富的针灸医师执行,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和留针时间。
六、心理调节不可忽视
1. 减轻焦虑情绪
术后患者往往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这种不良情绪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进一步抑制肠道蠕动。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感受,给予安慰和支持。向患者解释排气困难的常见性和可治愈性,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放松技巧训练
教导患者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渐进性肌肉松弛法、冥想等。患者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依次紧绷和放松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群,从头到脚逐步进行;或者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节奏,排除杂念,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这些方法有助于缓解身体的应激反应,改善肠道功能。
3. 营造舒适环境
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也很重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线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干扰,让他们更好地休息和恢复。良好的睡眠也有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肠道功能的修复。
总之,术后排气困难虽然是常见的问题,但通过综合运用上述多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都能够有效地促进排气,缓解腹胀不适症状,加快身体康复进程。在实施这些措施的过程中,患者应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及时反馈治疗效果。同时,医护人员也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管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共同应对术后排气困难这一挑战。
姓名:蒋兰 性别:女 籍贯:四川. 三台 学历: 本科 民族: 汉
出生年月:1987.9 职称:主 管护师 研究方向: 普外科护理
单位名称: 单位邮编:
单位省市:四川省. 绵阳市. 三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