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源的线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刘永生
华能靖远热电有限公司 甘肃省白银市 730919
0 引言
高频电源作为现代工业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电厂通信设备、精密仪器等领域。高频电源线路故障诊断技术的核心在于准确识别故障类型、精确定位故障位置、快速分析故障原因。传统诊断方法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判断,诊断效率低下,准确性有限。现代诊断技术结合了先进的检测设备、信号处理技术及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现故障的自动化识别与分析。
1 高频电源线路常见故障类型及特征
1.1 短路故障
短路故障表现为电路中两个或多个节点间出现异常低阻抗通路,导致电流急剧增大。高频电源中的短路故障主要源于元件内部绝缘破坏、焊接缺陷、异物侵入等因素。此类故障具有电流瞬态冲击大、温升快速、保护电路频繁动作的特征,往往伴随明显的电弧现象与异常声响。
1.2 断路故障
断路故障指电路中某一路径完全中断,形成开路状态。常见原因包括导线断裂、焊点脱落、元件引脚断开等。断路故障的典型特征是相关支路电流降为零,电压分布异常,输出功率明显下降。由于高频电源多采用多级拓扑结构,单点断路可能引发级联效应。
1.3 元件损坏故障
元件损坏涉及电阻、电容、电感、半导体器件等核心组件的参数漂移或完全失效。高频工作环境下,元件承受的电应力、热应力较大,容易出现参数退化 [1]。此类故障表现为输出特性偏离设计值、谐波含量增加、动态响应变差等现象,需要通过参数测量与波形分析进行识别。
2 高频电源线路故障诊断方法
2.1 基于直观检查的诊断方法
直观检查法是最基础的故障诊断方法,依靠工作人员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进行故障识别。外观检查重点关注导体颜色变化、绝缘材料烧焦痕迹、元件外壳变形等异常现象。导体过热时会出现变色现象,铜导体由原有的紫红色变为暗红色或黑色,铝导体表面形成灰白色氧化膜。绝缘材料受热后会发生炭化,表面呈现焦黑色泽,严重时伴随刺激性气味。
声音检查能够识别电弧放电、机械振动异常等故障。电弧放电时 会产生特征性的嘶嘶声或爆裂声,间歇性电弧声音不规律。机械部件松 动会产生撞击声或摩擦声,频率通常与设备运行频率相关。高频变压器 饱和时会发出低频嗡嗡声,声音强度随负载变化而变化。
温度检查通过红外测温仪或手持式测温设备检测设备表面温度分布。正常工作的电气设备温度分布相对均匀,故障点往往伴随局部过热现象 [2]。接触不良故障在接触点附近形成明显的热点,温度可能超出正常工作温度几十度。过载运行的导体沿长度方向温度逐渐升高,最热点通常出现在电流密度最大的位置。
2.2 基于仪表测量的诊断方法
仪表测量法采用专业电气测试设备对线路电气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电压测量是最基本的诊断手段,通过测量各测试点的电压值判断线路连通性。正常线路各点电压应符合设计要求,断路故障会导致负载侧电压为零,短路故障使相关电压大幅下降。相间电压不平衡往往指示存在接触不良或部分短路故障。
电流测量能够反映线路负载状况及异常电流分布。钳形电流表可在不断开线路的情况下测量电流大小,特别适用于运行设备的在线检测。三相电流不平衡表明存在单相故障或负载不均匀。零序电流的存在说明系统中有接地故障,零序电流大小与接地电阻成反比关系。
绝缘电阻测试是评估线路绝缘状况的有效方法。绝缘电阻测试仪施加直流高压,测量绝缘材料的电阻值。正常绝缘电阻应大于规定值,通常要求每千伏工作电压对应 1 兆欧以上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下降预示着绝缘劣化,需要进一步分析劣化程度及发展趋势。
2.3 基于智能算法的诊断方法
智能算法诊断方法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与电气测量技术,能够实现故障的自动识别与分类。神经网络算法具有强大的模式识别能力,通过训练大量故障样本数据,建立故障特征与故障类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多层感知器网络适用于处理复杂的非线性故障特征,径向基函数网络在局部故障识别方面表现突出。
专家系统将人类专家的诊断经验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规则,通过推理引擎进行故障诊断。知识库包含了各种故障的症状描述、诊断规则及处理建议。推理过程采用正向推理或反向推理机制,从观察到的症状出发,逐步缩小故障范围,最终确定故障类型。专家系统的优势在于诊断过程透明,结果可解释性强。
模糊逻辑算法适用于处理不确定性信息,能够应对测量误差、参数漂移等实际问题。模糊集合理论将故障症状的严重程度用隶属度函数表示,避免了传统二值逻辑的绝对判断。模糊推理规则采用语言变量描述,更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去模糊化处理将模糊推理结果转换为确定的故障概率或严重等级[3]。
3 不同诊断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3.1 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比较
直观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水平,对于明显的物理损坏具有较高的识别率,但对隐蔽性故障容易产生漏检。该方法在处理烧毁、断线等直观故障时准确率可达 85% 以上,但对于参数漂移、间歇性故障的识别准确率仅为 40% 左右。仪表测量方法通过量化分析提供客观判断依据,准确性明显高于直观检查。在测量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该方法对各类故障的整体诊断准确率可达 90% 以上。精密仪表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测量精度,特别是在元件参数检测方面表现突出。然而,测量方法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不当的测试条件可能导致误判。
3.2 诊断方法的效率比较
从时间效率方面看,直观检查法有着明显的优势,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只需几分钟就能完成初步的故障判断。这种方法无需高端专业设备也可完成,不但大大缩减了故障排查的时间,还可为后续的准确检测提供方向。传统仪表测量大多采用点式扫描方法,由于逐点采样的限制,整体检测耗时较长,在复杂的电力系统全量测试过程中,有花费数小时的可能。现代自动化测试平台凭借模块化架构设计提升了检测速度,程控仪表可依照提前设置的程序执行多项测试任务。智能诊断技术在最初创建模型时会耗费不少时间,但随着系统的改善,其运行效率将会有所提升,尤其适配大规模故障排查等场景。
3.3 诊断方法的适用场景分析
直观检查法在应急故障处理以及现场快速维修中有着明显的应用价值,当设备存在异常情况时,这种方法能有效找到问题根源,避免由于盲目拆解造成资源浪费。在设备运行维护期间,通过定时执行外观检查,可以尽早察觉潜藏危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手段。作为实验室和维修中心的重要诊断手段,仪表测量法由于出色的故障定位功能而受到重视,具体在新型设备调试、产品质量监督以及复杂问题分析等场合有着重要意义,在大规模设备运维管理以及集中式故障查找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
4 结束语
高频电源线路故障诊断属于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任务,要采用多种诊断技术才能完成。在实操中,应依照具体情况选取单一的方法或将多种技术结合形成综合诊断体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更新,智能化的诊断方式会逐步成为主流,更好地优化故障识别的准确性以及运维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建廷 . 高压直流通信电源中的高频开关整流模块故障诊断研究 [J]. 通信电源技术 , 2024, 41(21):138-140.
[2] 牟云飞 , 肖琛 , 牛红雁 . 高频电源的线路故障诊断方法分析[J]. 电子技术 , 2023(7):226-227.
[3] 陈正辉 , 王文豪 . 电除尘高频电源装置原理与故障排除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 , 2024(9):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