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作者

崔奎伟

中国葛洲坝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 宜昌市 443002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现代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因此,深入研究和掌握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特点

首先,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这使得它们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例如重物或压力。这种结构的耐久性非常出色,能够有效地抵抗恶劣的自然环境,如极端的温度变化、雨水侵蚀以及化学物质的腐蚀。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施工过程易于控制,这有助于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经济性较高,与其它结构材料相比,其材料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维护费用也相对较少,这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成为建筑工程中非常受欢迎的选择。

2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

2.1模板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2.1.1模板的选型与设计

在选择适宜的模板类型时,必须全面掌握工程项目的具体特性。工程的结构形态、高度、跨度以及施工环境等关键要素,都应纳入考量范围。例如,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垂直运输的特殊性和安全要求,铝合金模板或钢模板可能更为合适;而在小型且结构复杂的建筑中,木模板因其出色的灵活性而更显优势。不同结构形式对模板的需求存在差异。在框架结构中,梁、柱模板的设计重点在于确保垂直度和截面尺寸的精确性;剪力墙结构则更注重模板的整体性和密封性,以防止混凝土漏浆现象。施工条件,包括现场起重设备的承载能力、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同样对模板选型产生影响。若起重设备承载能力有限,可能需要选择重量较轻的模板。模板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承受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及施工荷载。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模板受力情况进行精确计算,科学合理地确定支撑间距、龙骨规格等参数。对于大型模板,还需进行专门的设计和验算,确保其安全可靠。

2.1.2模板的安装

在着手安装模板之际,要依据设计图纸展开精细的测量放线工作。针对柱、墙这类竖向构件,需在底部精心设置定位筋,从而确保模板位置恒定不偏移。再者,模板间的拼缝要做到严丝合缝,避免混凝土出现漏浆情况。可通过在拼缝处粘贴海绵条或者采用企口拼接等有效方式。倘若遇到较大的拼缝,还需进行专门处置,例如先以木条封堵,而后使用密封胶加以密封。模板的支撑系统必须坚实稳固,足以承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荷载。支撑立杆的间距以及横杆的步距要与设计要求完全相符,同时要配备充足的剪刀撑,以此强化支撑系统的稳定性能。另外,支撑底部要保持平整且坚实,杜绝支撑下沉的问题。

2.1.3模板的拆除

在建筑施工中,模板拆除是一项关键环节。必须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先拆非承重部分模板,后拆承重部分。就梁、板模板而言,先拆梁侧模,接着拆楼板底模,最后才是梁底模。通常,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除受损时就能拆除。底模则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一定比例方可拆除,具体时间要通过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来明确。拆除模板时,要格外留意保护混凝土结构的边角,防止因操作不当导致混凝土表面破损、缺棱掉角等质量缺陷。使用工具要小心,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2.2钢筋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2.2.1钢筋的加工与安装

钢筋的加工与安装是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首先,钢筋的加工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规范进行,确保钢筋的尺寸、形状和数量准确无误。钢筋的弯曲半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等参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保证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在加工过程中,应使用专业的钢筋加工机械,如钢筋弯曲机、钢筋切割机等,以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钢筋安装时,应遵循先下后上、先大后小的原则。首先安装柱、墙等竖向构件的钢筋,然后安装梁、板等水平构件的钢筋。在安装过程中,要确保钢筋的间距、排布和绑扎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避免因保护层过薄导致钢筋锈蚀,影响结构的耐久性。钢筋的连接方式应根据结构受力特点和施工条件选择,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绑扎连接、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等。

2.2.2钢筋的绑扎与焊接

钢筋的绑扎是确保钢筋位置准确、固定的重要工序。绑扎时,应使用符合标准的绑扎丝或绑扎扣,按照规定的间距和方法进行绑扎。绑扎点应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松动或滑移现象。对于受力较大的部位,应适当增加绑扎点的数量,以提高钢筋的稳定性。在绑扎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护已经绑扎好的钢筋不受损坏,避免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钢筋的焊接是另一种常用的钢筋连接方式,适用于钢筋直径较大或结构受力复杂的部位。焊接前,应根据钢筋的材质和直径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焊接参数。焊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焊接质量,确保焊缝的强度和密实度。焊接完成后,应进行焊缝质量检查,对不合格的焊缝进行返工处理。焊接作业应由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焊工进行,以保证焊接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2.3混凝土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混凝土工程施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最终阶段,它对于确保整个结构的质量和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混凝土的配制、搅拌、运输、浇筑以及养护等关键环节都必须遵循严格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混凝土的配制工作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以及现场施工的具体条件,精心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骨料类型、外加剂种类以及水的用量,以确保配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搅拌过程中,必须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这对于保证混凝土的最终质量至关重要。混凝土的运输工作也应尽可能地缩短时间,减少因长时间运输或途中颠簸和振动而引起的混凝土性能的不利变化。在浇筑环节,施工人员需要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性和密实性,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常见的质量问题,这些缺陷会严重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至于混凝土的养护,它是确保混凝土强度持续增长和提高耐久性的关键步骤。根据混凝土的类型以及外部环境条件的不同,应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例如喷水养护、覆盖养护等,以确保混凝土在养护期间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能够满足特定的要求,从而为混凝土结构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涵盖了模板工程、钢筋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的多个方面。这些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对于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精细管理和质量控制。同时,施工团队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建筑需求和挑战。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也将持续创新和优化,为建设更加安全、可靠和经济的现代建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姜泽宇.土木工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3,13(8):162-164.168.

[2]魏玺波.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7):158-160.

[3]马高峰.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6):109-110.

[4]翁新培.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与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24):153-155.

[5]郑有利.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