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幼儿园本土化课程开发与传统文化传承融合实践

作者

杨胜景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中心幼儿园干冲村分园 545507

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下,传统文化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之中,很多优秀的文化元素渐渐被人们遗忘,农村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蕴藏了诸多民俗文化,传统技艺,民间故事等文化资源,但是当下农村幼儿园教育很大程度上模仿城市幼儿园的课程模式,轻视本土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应用,造成幼儿对本土文化不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产生断层。农村幼儿园本土化课程开发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融合,既可以充实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又可使课程更加接近幼儿的真实生活,增进幼儿对于家乡的认同与归属,也可为传统文化传承增添新活力,借助把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让幼儿在启蒙时期便接触、认识传统文化,有益于培育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给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打好根基,所以,开展农村幼儿园本土化课程开发同传统文化传承融合的实践探索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幼儿园本土课程开发与文化传承融合的意义

(一)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经验,农村幼儿园是幼儿开始接受教育的地方,把本土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之中,就能让幼儿从小就接触到并认识传统文化,像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地方戏曲等等,幼儿参与到课程活动当中时,会渐渐对这些传统文化发生兴趣,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兴趣也许会变成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动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和流传,传统文化便能在新时代里继续流传下去,不会因为时代改变而慢慢消失[1]。

(二)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水平

传统的农村幼儿园课程模式比较单调,与城市幼儿园课程同质化情况严重,没有办法很好地显示出农村所独有的特点及其优势之处,而把本土化课程开发同传统文化传承结合起来,则可以有效地挖掘出农村地区大量的文化资源,并把它们转变成教育内容,比如,借助农村里经常见到的农作物展开自然科学方面的探究活动,抓住当地的传统节日来做文化教育等等,这样一些独具一格的课程内容既充实了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又可唤起幼儿的学习热情,让课程变得更加有趣味性,也更有操作性,而且,教师们在研发并执行本土化课程的时候,要不停地去学习、探究本土文化,以此来优化自己的专业水平,进而加强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品质[2]。

(三)提升幼儿文化自信与归属感

对于农村幼儿来说,本土文化是他们生活的环境,幼儿园把熟悉的本土文化元素融入课程的时候,幼儿会感觉亲切又熟悉,从而容易理解和接受教育内容,幼儿参加有关本土传统文化的课程活动,慢慢就会知道家乡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体会到家乡文化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幼儿对本土文化的深入认识和认同,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让幼儿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幼儿在体会和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会对家乡产生深厚的感情,加强归属感,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3]。

二、农村幼儿园本土课程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课程目标并融入传统文化理念

农村幼儿园在开发本土化课程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把传统文化传承的理念融入其中,课程目标要联系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诸多方面去设置,拿小班幼儿来说,可设定让幼儿大概认识家乡常见的传统手工艺品,剪纸,泥塑等等,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兴趣;至于中班幼儿,则要他们能简单知晓家乡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学会唱一些传统童谣,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艺术表现能力;大班幼儿可以试着参与到一些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中来,体会传统文化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涵,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如此一来,就给本土化课程同传统文化的融合指明了方向[4]。

(二)课程内容筛选与本土文化资源挖掘

农村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幼儿园要对这些资源加以筛选并整理,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内容纳入课程当中,在筛选的时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探寻当地的民间故事,传说和童谣,这些文化内容有着生动有趣的特点,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讲讲家乡的历史故事,让幼儿知晓家乡的发展史;教幼儿唱传统童谣,体会本土语言的韵律之美。二是利用农村的自然生态资源。农村的山川、河流,田野,农作物等均属于珍贵的教育资源,可以安排幼儿展开观察植物生长,认识常见动物之类的活动,使幼儿知晓人与自然的关联,并融入传统文化里“天人合一”的观念,其三是传承传统手工艺与民俗活动,邀请本地的手工艺者,民间艺人来园,给幼儿表演并教授剪纸,刺绣,舞龙舞狮等传统技艺及民俗活动,令幼儿亲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迷人之处[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幼儿园本土化课程开发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融合,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是农村学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两者相融合,可以很好地传承并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幼儿的文化自信与归属感,而且会改善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品质,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向特色化方向发展,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农村幼儿园应当认清这种融合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依照当地的实际情形,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去执行,不停地探寻并革新本土化课程开发同传统文化传承相融合的方式和手段。而且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给予关注和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资源环境、舆论环境,为农村幼儿园本土化课程开发和传统文化传承融合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传统文化在农村幼儿园这块土地上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为培养具有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新一代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 小 玲 . 幼 儿 园 本 土 化 课 程 的 实 践 研 究 [J]. 好 日子 ,2021(5):139-140.

[2] 王婧茹 . 浅析雷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本土化课程的价值 [J]. 求学 ,2021(47):1-4.

[3] 王婧茹 . 浅析雷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本土化课程的价值 [J]. 求学 ,2021(47):1-4.

[4] 任春茂 , 康华明 . 基于茶文化的幼儿园本土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湄潭县为例 [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0,22(2):138-141.

[5] 雷晓静 . 幼儿园游戏材料本土化分析——开发幼儿园本土化游戏资源的策略 [J]. 文渊(小学版),2021(2):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