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韦语春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三岔镇实验学校 546302

注:本文系2024年河池市校本研修专项课题市级课题(A类)《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编号  hcsxbyx2024A059,课题研究成果。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的不断完善可以振兴民族、促进社会进步,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师德师风不仅关乎教师个人的职业形象和声誉,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成为了教育领域的较为关注的话题。然而,当前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仍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引言:在新时代教育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阶段,小学作为基础教育起点,教师师德师风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塑造与终身发展。当前,社会环境多元化、教育理念更新迭代,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面临新挑战。然而,现有建设实践中仍存在部分短板,亟待深入剖析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对策。本文基于此背景,聚焦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存问题与改进路径,旨在为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一、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在传统的是的标准已经无法实现现时代下的需求。在现阶段的小学时的建设中,学校尚未形成一套既科学又完善的师德标准,从而导致了师德的评判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言行失范的情况发生,因而缺乏清晰地师德标准也给学校和教师们带来一定的困扰。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小学教师教育思想陈旧,依然秉持传统的权威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强迫式手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师生关系对立,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友谊。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灌输知识,不注重启发学生思维,使得学生过早产生逆反心理。在处理学生问题时,部分教师过于主观武断,不深入了解情况,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这种教育观念与新时代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难以让教师在学生面前发挥良好的师表作用。

二、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1.更新教育理念,重塑师生关系

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面临数字化浪潮、学生个性化需求增长等新挑战,更新教育理念、重塑师生关系成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学校应构建常态化的教育理念更新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以学生为中心”“五育融合”等专题培训,邀请教育领域专家解读新时代教育政策与前沿理念,打破教师传统权威式教育思维定式。同时,利用线上平台推送优质教育案例与学术文章,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实现教育理念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的转变。将新理念融入教学实践是关键。教师可运用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等创新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其思维能力与协作精神。此外,借助智慧教育工具,如互动课件、学习数据分析平台,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个性化教学。师生关系的重塑需聚焦平等与尊重。教师要放下“权威”姿态,学会倾听学生想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观点。通过组织“师生共话会”“角色互换体验日”等活动,增进师生间的理解与信任。在日常相处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以温暖的关怀与引导,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2.强化责任意识,杜绝形式主义

在新时代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中,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杜绝形式主义是确保教育质量的关键。这需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与监督体系,让 “育人为本,立德树人” 真正成为教师行动的准则。将责任意识融入教师工作考核体系是核心。学校应细化师德考核指标,将 “立德树人” 成效、教学环节落实情况等纳入绩效考核,实行量化评分。例如,对备课环节,不仅检查教案数量,更评估教案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对课后辅导,关注教师对学困生的帮扶情况,以客观数据和实际成果衡量教师责任履行程度,对敷衍了事的行为严格扣分,通过考核指挥棒倒逼教师主动担责。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是重要保障。一方面,成立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随机抽查课堂教学质量、作业批改情况;另一方面,利用线上平台开通举报渠道,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对形式主义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对查实的问题,依据校规严肃处理,形成有力震慑。开展有实质意义的教育活动是有效途径。结合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主题,组织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活动策划,让教师在实践中深化对教育责任的理解。同时,鼓励教师撰写教育反思日记,记录教学中的收获与不足,定期开展反思交流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真正将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走深走实。

3.明确角色定位,提升服务意识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并提升服务意识,这对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品德的塑造者和心灵的引路人。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的发展。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树立好的师德师风的过程中,教师要提升服务意识,是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积极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在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的同时,还要加强自我的修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向同行学习和请教,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师德师风。

结语:现时代的背景下,师德师风的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学校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褚爱军.小学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师,2018,(31):109-110.

[2]胡志敏,胡婷.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03):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