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开拓校园实践场域,具化学生亲身体验

作者

沈乃平 伍潘立

慈溪阳光实验学校 慈溪市匡堰镇上林小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文化主题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统编本教材对此类课文的重视达到新高度。2022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将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纳入到语文三大主题内容,其在体现国家意志及立德树人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革命文化”主题教学具有时代意义,但在教学时仅仅局限于课堂,忽视了“知识圈”“能力圈”跨空间的整合;再次,学生都在固定的教室里,上革命文化主题的阅读课;几乎没有走出教室来到校园内,勾连教材内容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校园的实践场域“形同虚设”,学生的亲身体验“少之又少”。

一、开拓校园实践场域的背景

校园实践场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场景,我们可充分利用校园时间场域,围绕特定的目标开展跨学科学习,引导孩子们把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空间都能变成学习的“红色资源”。师生在校园中的交往、互动,开展的各类活动,不仅是教师实现革命文化题材育人的目的,也是塑造学生道德人格的重要方式。因此把学堂从教室内搬到校园里,充分利用校园里的“红色资源”。

以六上第二单元为例,教学本单元时开展“重走长征路”跨学科主题活动,随着教学的推进推出系列子任务“课本剧表演”“人物档案志”“红色畅谈吧”“童心革命角”,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系列活动之一,并通过同主题组队,共同开展搜集资料、整理撰写、实地采访等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在个性化的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深入感受革命艰辛历程和革命精神,从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二、开拓校园实践场域的路径

(一)建立实践基地,创生资源多元化

1.课本剧表演,开启梦想舞台

课本剧的舞台包括三个场域:梦想启航、梦想舞台和梦想演艺吧。新学期开始,学生可从梦想节目单上认领一个自己喜欢的革命故事,梦想小船开启;接下来,学生自主准备,伙伴合作练习,班级中梦想演出;艺术节时,学校梦想舞台隆重开启,班级中选拔出的“梦想演员”能登上梦想演艺吧,开启革命文化课本剧专场秀。

链接课文剧本,拓展延伸至红色剧本,学生在仿真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创造性地表演,自由、真诚地表达“真实体验”,进一步促成学生动情、激思、励志,进一步深化感悟、升华情感。

2.人物志档案,宣传红色文化

整理人物档案,了解英雄事迹,通过开展海报展的形式潜移默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根据活动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并集中设置人物志档案,这样可以经历搜集、整理、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历程,由学生自行进行组队,根据各组所长进行分项目准备,既做到了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专长,又能够让学生个人能力得到提升。英雄人物源自课文,也可源自学校党建

长廊,还可源自身边的榜样。

设计英雄海报,整理人物档案,将优秀海报展示在学校宣传窗、文化长廊,供大家学习。同时,每周三有专门的宣讲员向全体同学进行英雄事迹播报。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亲近英雄的情感,学生在成长路上遇到的“卡脖子”问题也迎刃而解。

(二)搭建对话平台,内化语言个性化

学校的的许多场所都是学生培养“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学习空间,了解革命文化主题课文的“英雄情愫”,利用好学校的场域,搭建对话平台。

1.红色畅谈吧,倾诉爱国情怀

革命先辈的红色经典之作,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历史的真实性有别于其他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在畅谈红色经典之前,还原真实历史,走进作者的那个年代,感受“红色”情怀。借助阳光电视台“红色畅谈吧”栏目,学生畅谈革命英雄的光辉岁月;朗诵英雄的赞歌;歌唱伟大的祖国;祝福祖国的未来……

2.童心革命角,探讨革命精神

采取革命文化“问题式”探究方式,通过校园读书节活动,共阅读共探讨共畅想,让革命文化主题与现实意义完美结合,激发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家国情怀,感悟生命的价值。例如,开展班级读书会,通过联系阅读的革命文化题材内容,探讨“我心中的革命精神”。以下选题学生参考:(1)革命精神过时了吗?联系生活,阐述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2)“李大钊式的革命英雄”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学生可以任选话题探究,也可以自己提炼新的话题探究,开办“革命讲坛”主题活动。

通过“革命讲坛”读书分享,学生选择自己的兴趣点,像专家一样提出问题,解释问题,从书本与现实生活中寻找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鼓励创造性表达。学生对革命文化题材的阅读从表面的故事情节走向理性的思考,思维走向深刻,探究向生活拓展。

三、开拓校园实践场域的优势

开拓校园实践场域,师生之间是共同参与对革命文化知识的唤醒、问题设定、情境创设、活动体验等的合作者。同时,将阅读者的视野引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学生从接受式的学会到自主式的会学。这一变革,打破原有的学习方式,给予师生更多的自主权,学习的方式更加多元。

开拓校园实践场域,学生以目标为指引,在亲身体验中,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相关学科资源等要素形成的结构化组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活动真实发生,学生在其中依托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具身体验。当学生的阅读体验与真实的校园活动发生联系,学生由感性的阅读革命文化题材故事走向理性对话现实生活,思索人生的意义,“爱国”才能由语言转化为行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