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集团化办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设与实施研究

作者

张海猛

滨州市滨城区新怡小学 256600

引言:

作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集团化办学模式综合利用各大名校的资源及优势,推动优秀师资在不同区域的流动、促进优秀教育品牌的输出,为一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学校注入发展动力,例如乡村学校、新兴学校、弱势学校等,优化其办学条件、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办学质量、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但是,就集团化办学的现状来看,目前仍面临诸多困境,影响办学质量,也不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在此情形下,探讨集团化办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与意义

(一)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集团化办学指的是一种以名校为核心、多校协同发展的教育体制,它的关键在于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包括优质学生、优秀教师、管理智慧等。集团化办学的主要表现如下:从实践层面来讲,优秀教师跨校授课,推动教育资源的流通;从招生角度而言,多校联合招生以促进学生群体的融合以及优势互补;就文化维度而言,各校相互合作、交流互鉴特色文化,完善文化价值体系;在管理方面,各校彼此学习经验和长处,优化管理模式并提高整体管理效能[1]。

(二)集团化办学的意义

集团化办学的意义重大,在名校的引领下,薄弱成员校和优秀学校共享师资、信息等,薄弱成员校的学科教研模式发生变化,不再是过去的封闭式,而是逐渐演变成开放式,薄弱成员校的教学资源得到补给,教学经验日益丰富,教学师资力量逐渐强大,原有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得以解决,教育教研实现了良性互动,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集团化办学面临的困境

(一)师资团队问题

一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包括单位编制、地理位置等,薄弱成员校的教师队伍结构问题较多,比如部分新成立的成员校引进了大量的年轻师资,其充满活力、积极向上,但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包括管理经验、教学经验等。有些建校时间较长的老校储备了大量的中年教师,其教学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但缺少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的动力,新、老校师资队伍比例失衡,影响整体教研活动的推进。二是专业引领不够深入。薄弱成员校的一些教师专业技能比较欠缺,自身学历水平提升空间较大,教育理念比较落后,仅能完成基本的教学工作,无法在众多佼佼者中发展成为骨干教师,导致教师看不到职业前景,缺少应有的工作热情和动力[2]。

(二)教研活动问题

一是集团内部存在校际壁垒。不少教师不够重视集团内的校际教研活动,认为该活动就是听课、评课,意义不大,实践过程中抱着应付的态度,教师之间未深入交流教学经验,影响学科组建设,长此以往,集团内缺少凝聚力,无法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教师的归属感也会下降。二是集团内各校生源差异比较大。名校的生源通常较为优质,学生整体水平较高。其他学校的学生则学习水平低,而且综合素质待提高,制约集团的整体发展。三是资源共享难度大。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资源共享十分重要,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等,但资源共享任重而道远。以信息资源共享为例,借助信息技术是常态,薄弱成员校的信息技术能力有限,给资源共享带来阻碍,有的弱势学校甚至没有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造成教研活动缺陷过多,学校之间无法深度合作。

三、集团化办学的出路

(一)完善组织架构

集团应当从多个方面做出改变,包括办学理念、发展路径、激励机制等,要建立成员校管理评价考核机制、教师主动发展研修机制、教师团队流动管理机制,促进薄弱学校和优秀学校之间的资源互通。例如定期引导薄弱学校和优秀学校的教师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年轻教师带动中年教师学习时代新思想,激发其工作热情,中年教师引领年轻教师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其教学能力,共同助力集团办学目标的实现[3]。

(二)创新教研活动

教育集团要打破传统的教研模式,除了听课评课之外,应当将集团培训、成果展示、课题研讨等活动相结合,满足更多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引导教师在校内与校际走班教学,通过在线培训等模式鼓励教师开展专业教学研讨,激发教师的潜力和创造力。此外,定期开展教学成果分享活动,教师分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在集团内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教学管理形态更加鲜活、多样,进一步提升集团化办学成效。

(三)完善评价机制

一是实施多元化主体评价。教育集团成员较多,各成员的情况互不相同,应当赋予所有成员校评价的权利,组织各成员校相互评价以及展开自评,了解真实的运营情况,以发现不足并及时弥补。二是丰富评价内容。评价过程中除了关注各成员的教学反思、个人公开课、自我规划等,也要重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全面。三是评价机制要将个人和科研组视为一个整体,确保教师获得个人成就感的同时又具有整体荣誉感,为集团的整体发展注入驱动力[4]。

结语

总之,集团化办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教师更加高效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从而提升成员校的教师队伍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教育集团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持续探索可行的方法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提高办学效率与质量。笔者相信,集团化办学只要能突破现状,克服困难,将来各成员校的综合水平必将更上一层楼,集团办学质量也会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尽晖 , 杨燕 , 陈瑞 .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基础教育研究 ,2024,(21):8-12.

[2] 权宏 , 刘华 , 程芳艳 . 集团化办学的意义、困境与出路 [J].

新课程研究 ,2022,(11):1-4.

[3] 万正维 , 禚孝宇 .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困惑与对策 [J]. 四

川教育 ,2022,(01):41-43.

[4] 夏建平 . 集团化办学中的协同管理路径探索 [J]. 江苏教

育 ,2021,(Z2):40-42.课题名称:集团化办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设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BCSM202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