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江苏老年大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

作者

马晓晓 韩雨情 谢合梓 胡莘钰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江苏省镇江市 21230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人口老龄化推动音乐教育需求增长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确立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地位,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老年教育是国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社会积极老龄化目标的重要路径。中国老龄教育工作需要适应时代变化和社会需求,扩大老年教育立体化资源供给。

(二)政策导向与教育转型

《江苏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立标准化老年大学,并实现艺术类课程全覆盖。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也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并强调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江苏省积极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整合资源,以推动老年音乐教育发展。这为老年音乐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政府和社会对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研、深度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全面了解江苏省老年大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问卷调研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发放千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超过 90% 。深度访谈涉及 28 位音乐教师及大量教务管理者,涵盖课程安排、教学效果、未来改善方向等方面。此外,通过课堂观察记录教学实况,分析师生互动与教学效果。这些丰富的数据来源为本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江苏省老年大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特征

1. 课程类型多样:江苏省老年大学的音乐课程以声乐 为主,同时涵盖西方器乐多种类型。融合性的音乐教学,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主线,有利于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拓宽了音乐视野,并以艺术文化的方式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我国许多音乐家和学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2. 课程体系完善: 74% 的学校采用“基础 - 提高 - 展演”三级课程体系,为不同水平学员提供合适的学习路径。展演活动为学员提供展示平台,增强学习动力和成就感。

(二)师资力量构成

1. 专任教师比例低:专任教师比例不足 30% ,主要依赖高校退休教师和兼职教师。导致教学连续性差,部分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不匹配老年教育需求。

2. 缺乏专业培训: 63% 的教师未接受过老年教育心理学培训, 60% 的教师在健康照料和紧急处置方面能力较弱。增加教学中的潜在风险,影响教学效果提升。

翟德华建议各类老年大学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教师,编好选好教材,更新教育设施,有条件的应该加强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提升了现代化教学的手段。

(三)学员学习行为

1. 学习动机多元:学习动机包括强身健体( 41% )、社交( 33% )、实现梦想( 26% )等。体现老年学员在情感、社交、健康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需求。

2. 性别差异显著:女性学员占多成,偏好合唱等注重社交和情感交流的课程;男性学员偏爱器乐独奏等课程,追求专业成就感。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

四、现存问题与挑战

1. 缺乏标准化教材和能力评估标准:由于国家未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江苏省内各老年大学缺乏统一的教材和能力评估标准。导致地区间同课程教学混乱,学员水平难以针对性提高。同时,地方财政投入差异也加剧了这一问题。

2. 资源分配不均:苏南地区生均音乐教育投入是苏北地区的2.3 倍。这种差异导致教学质量和学员体验不均。

3. 代际融合不足:仅有 3 所大学开展跨年龄的音乐活动,未能有效激活音乐资源。且缺乏“老带新”等传承机制,导致老年音乐教育的传承链条断裂,限制了老年音乐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优化策略与实施路径

优化策略与实施路径构建阶梯式课程体系

1. 基础模块 :为老年人设计适合的课程,结合体感游戏提升趣味性,包括“听力训练”等基础课,以及多种文化课。

2. 拓展模块:增加“音乐疗愈”和“数字编曲”等新课程,丰富学习内容。通过讲座、讨论等活动,帮助学员交流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二)创新师资培养模式

1. 校地合作:联合艺术院校共建“老年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培养专业队伍。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融入教学,提高授课质量。

2. 资源共享:打造“江苏老年艺术教育云平台”,共享教学课件、视频等资源。通过线上展览、比赛等方式,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升全省老年音乐教育水平。

(三)推动资源整合升级

1. 社区教学:依托街道文化站等场所开设“音乐微课堂”,打造“15分钟学习圈”,方便老年人就近上课。提供定制服务,满足学员需求,并增设智能音乐设备增强学习趣味性。

2. 跨代互动:举办合奏等多种老少同乐活动,推出“代际共学”音乐课,采用“双师教学”模式,促进不同年龄层交流,减少代沟,为老年音乐教育增添新动力。

六 、结论与展望

江苏省老年大学音乐教学在注重“量”的扩张的同时,正逐步转向注重“质”的提升。通过构建阶梯式课程体系、创新师资培养模式以及推动资源整合升级等措施,江苏省老年大学音乐教育 在文化传承、科技助力等方面展现出亮点和特色。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解决。未来,应按照标准化、专业化、普及化的方向继续努力,塑造多方合作的格局。将音乐教学转变为综合性解决方案,为构建老年群体的精神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经验的交流与合作,汲取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江苏省老年大学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全国老龄办.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 2025 年

2. 中老年声乐教学研究

3. 老年音乐教育研究. 2022 年商誉会计处理准则研

4. 老年大学声乐教学现状与课堂设计研究.2022

5. 常州老年大学声乐教学实践与思考.2023

6. 老年大学与高校资源融合策略研究

7. 高职音乐教育赋能老年大学发展

作者简介:马晓晓 (2004.08- 至今)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苏省宿迁市,学历本科在读,写作方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