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保育机构需求的亲子舞蹈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

作者

刘窕姿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414000

引言:

随着亲子教育理念推广,保育机构对亲子舞蹈课程关注度逐渐提高,亲子舞蹈课程有助于促进亲子互动,提升幼儿音乐律动感和身体协调感,丰富了课程内容,满足家长陪伴需求,但是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中存在课程内容、实施条件、评估反馈等诸多问题和障碍,对课程实施和推广形成一定问题。基于此,对基于保育机构需求的亲子舞蹈课程开发和实践进行研究、探讨,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紧迫性。

一、基于保育机构需求的亲子舞蹈课程开发的意义

亲子舞蹈课程对于保育机构而言有着深远的意义,亲子舞蹈课程不仅可以增加亲子情感的互动,增进亲子感情,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更能在快乐中享受音乐,增强幼儿体魄,增进亲子感情,同时也丰富了保育机构的课程体系,满足家长高质量陪伴孩子的亲子教育和幼儿早期教育的需要,使得保育机构在众多教育机构中更具竞争优势。

二、基于保育机构需求的亲子舞蹈课程开发的问题

1. 课程内容设计

亲子舞蹈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兼顾幼儿身心发展状况和家长的需求,一方面幼儿的体格发育较弱,动作需要简单、易学、符合幼儿的生理特点。另一方面,幼儿的父母作为幼儿的引路人,需要简单地融入和指导幼儿,这就需要课程的内容具有操作性和机动性。但是要达到这些要求,却并非易事,太简单则难以达成教育目的,太复杂则容易让家长和幼儿跟不节奏,让课程失去吸引力和课程效果。

2. 课程实施过程

在保育机构的实际教学中,亲子舞蹈课程的开展受到多种限制。场地限制,保育机构的场地有限,并不一定是能够充分开展舞蹈动作的场地,在亲子共同参与舞蹈课程的教学中,场地的限制更加凸显。时间限制,基于机构课程整体安排、家长时间、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时间不科学将影响亲子舞蹈教学的连贯性、完整性,影响教学效果。

3. 课程评估与反馈

亲子舞蹈课程效果评估较为复杂,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如幼儿身心发展,如体态动作发展、音乐节奏感发展等;如亲子关系的发展,亲子舞蹈课程必然是一堂促进亲子发展的课程;如亲子舞蹈课程满意度的评估,亲子舞蹈课程长远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家长、幼儿的满意度高低。当然,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综合采取观察记录、调查问卷等手段,多角度反馈。

三、基于保育机构需求的亲子舞蹈课程开发探索的策略

1. 需求调研与课程规划

在亲子舞蹈课程研发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保育机构和家长的需求,了解幼儿家长对于亲子舞蹈课程的需求和要求,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访谈的形式对幼儿和家长对于亲子舞蹈课程的需求进行充分了解,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发展需求,科学设置课程内容,让课程不仅符合幼儿发展需求,更能够符合幼儿家长的要求,为实施亲子舞蹈课程打下了良好基础,让课程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比如教师先设计具体问卷,了解家长对于亲子舞蹈课的兴趣点、时间、场地等需求,问卷可以包括家长对于课程的时间需求,对于课程频次的需求、对于舞蹈的风格需求等。也可以到保育机构与机构内的保育师和管理机构进行沟通,了解保育机构的场地、师资等资源情况,如果机构场地小,教师可设计一些不需要占用太多场地的舞蹈动作;如果师资有限,教师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无需舞蹈师指导的亲子互动游戏,通过调研、策划、设计,使课程符合机构、家长、幼儿需求。

2. 多样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亲子舞蹈课程应根据幼儿的兴趣、认知水平,安排一些简单的舞蹈、有趣的亲子游戏以及亲子活动等,让幼儿和家长都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参与兴趣。在开展课程中可利用保育机构场地及资源,安排合理的课程时间、课程环节,让课程得以顺利开展。多元化的课程安排既可调动幼儿及家长的参与,也使课程在有限的资源中发挥出最佳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舞蹈动作方面多下功夫,设计出一些简单、容易的动作舞蹈,如“小兔子舞”“小鸭子舞”等,让幼儿和家长听着音乐学一些动物的动作,既有趣味性,又能让幼儿和家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增进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情感互动,幼儿和家长在学习的同时还提升了协调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如“音乐椅子”“节奏接力”等,“音乐椅子”游戏可以让幼儿和家长围着音乐椅子转圈,音乐停止后迅速找到音乐椅子坐下,这样既锻炼了幼儿和家长,又能让幼儿和音乐之间增加趣味性。

3. 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从幼儿身心发展、亲子关系的变化、家长与幼儿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是保证亲子舞蹈课程质量的基础。及时获取家长与幼儿的意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形式对家长与幼儿进行采访与观察,询问家长与幼儿对亲子舞蹈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于课程,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实施质量。

比如在课程结束之后可以向家长发放家长问卷调查表,从表中掌握家长对课程、教学、亲子互动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意见等,比如课程难易度、趣味性、亲子互动效果等方面的评分及建议,通过观察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和取得的进步等,了解课程对幼儿在身心发展等方面的效果,比如观察幼儿舞蹈动作的变化、与家长互动的次数、互动的水平等,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对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比如增加课程中亲子互动环节的趣味性、舞蹈动作的变化等,满足幼儿和家长的需求,通过不断评价和反馈提升课程的质量。

结束语:

随着保育机构对亲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亲子舞蹈课程作为具备可行性的课程教育方式受到广泛关注,既能促进亲子情感交流,又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还能拓宽保育机构课程设置,满足家长对高质量亲子陪伴的需求。今后要继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完善课程设置和实施过程,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推进亲子舞蹈课程在保育机构的运用和推广,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 甜 甜 . 家 园 共 育 视 阈 下 的 亲 子 舞 蹈 [J]. 家 庭 科技 ,2023,(03):47-49.

[2] 孟靖博. 幼儿托育机构保育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J]. 学生·家长·社会 ,2025,(0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