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黄清娥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引言: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作为新高考改革下的新型写作题型,要求学生基于阅读材料续写完整故事,既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又检验逻辑思维与文化理解。然而,传统教学常陷入“读写割裂”困境:教师侧重语法讲解与范文模仿,忽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关联;学生因缺乏真实交际场景驱动,续写内容常脱离原文情境,出现“中式英语”表达或文化价值观偏差。产出导向法(POA)的引入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路径。

一、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作用

(一)以输出驱动激活写作动机

产出导向法将读后续写任务置于教学起点,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续写“朋友因误会冷战后的和解过程”或“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后的感悟”,激发其表达欲望。当学生尝试用英语构思情节时,语言知识不足与思维局限会自然暴露,进而产生强烈的输入需求。例如,某学生在续写“环保主题故事”时,因缺乏相关词汇而主动查阅资料,最终不仅完成写作,还自发整理出“污染治理”主题词库。

(二)以输入促成搭建语言支架

针对学生续写中常见的语法错误、逻辑断裂等问题,产出导向法强调“精准输入”。教师根据学生续写初稿中的共性短板,如时态混乱、衔接词缺失或文化背景误用,提供分层支架:针对基础薄弱者,提供高频句型模板与主题词汇表;针对能力中等者,引入原文作者的写作风格分析,如叙事视角转换技巧;针对高水平学生,补充跨文化交际案例,如中西方道歉方式的差异。某教师在续写“跨文化交友故事”时,通过对比中英文书信格式,帮助学生理解“间接表达”的文化逻辑,使续写内容更符合目标语习惯。

(三)以多元评价促进深度反思

产出导向法采用师生合作评价模式,将评价贯穿续写全过程。初稿阶段,学生互评重点关注情节合理性,如“主角动机是否充分”;二稿阶段,教师反馈聚焦语言准确性,如“非谓语动词使用是否恰当”;终稿阶段,结合自评与同伴评价,反思文化适配性,如“续写结局是否体现中西方价值观差异”。某班级曾开展“续写故事盲评会”,学生匿名交换作品并撰写评语,发现他人优点的同时,也主动修正自己忽视的细节。

二、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情境驱动激发表达动机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任务,激活其续写兴趣与语言探索欲。例如,教师选取一篇关于“志愿者帮助孤寡老人”的阅读材料,设计驱动任务:假设你是材料中的志愿者,需续写后续帮助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式,并准备在班级分享会上讲述。学生尝试构思时发现词汇匮乏,如描述老人情绪的词语不足,教师顺势提供“tearful”“grateful”等词汇清单,并展示相关视频片段辅助理解。某学生初稿仅简单叙述“我们帮老人打扫房间”,经情境驱动后,续写内容增至“老人颤抖着握住我的手,眼中泛着泪光说‘你们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情节更生动,情感更真挚。

(二)结构分析搭建逻辑支架

引导学生拆解阅读材料的结构框架,明确记叙文“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为续写提供逻辑支撑。例如,针对一篇“校园欺凌事件”的文本,教师设计表格引导学生梳理:起因(转学生遭排挤)、发展(主角犹豫是否介入)、高潮(目睹欺凌现场)。学生据此发现原文缺失“结局”部分,教师进一步提问:“主角会采取什么行动?事件如何解决?”并提供“冲突升级”“和解沟通”两种结局模板供选择。某学生原计划续写“主角默默离开”,经分析后改为“主角联合同学向老师反映,最终组织反欺凌班会”,并在续写中运用“firstly”“finally”等衔接词,使段落层次更清晰。通过结构拆解,学生从“盲目续写”转向“有章可循”,逻辑断裂问题显著减少。

(三)语言模仿实现风格协同

聚焦原文的语言特征,引导学生模仿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及细节描写,提升续写与原文的契合度。例如,处理一篇“父亲雨中送伞”的文本时,教师引导学生圈画原文中的比喻句“雨滴像断了线的珠子”和动作描写“父亲踮起脚,将伞倾向我这边”。续写任务要求描写“父亲接我放学时摔倒”的场景,某学生初稿仅写“父亲摔倒了,伞坏了”,经语言模仿训练后改为“父亲一个踉跄,伞面像折翼的鸟般翻转,雨水瞬间浸透他的衬衫”,通过模仿比喻和动作分解,使描写更细腻。教师还提供“直接引语转换练习”,如将“父亲说‘别淋湿’”改为“父亲皱着眉,声音沙哑道‘快躲到我身后’”,帮助学生掌握情感表达技巧。

(四)多元评价促进深度反思

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循环反馈模式,强化学生修改意识。例如,完成“保护文化遗产”主题续写后,教师先展示评分标准(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文化适配性),学生根据标准自评,标注“未体现文化价值”等不足;随后小组互评,某组员指出同伴续写中“拆除古建筑建商场”的情节与原文“保护传统”主题矛盾,建议改为“在古建筑旁新建博物馆”;教师最终点评,补充“可增加对比句式,如‘与其破坏历史,不如让传统与现代共存’”以深化主题。某学生经三轮评价后,将原稿“我们反对拆除”修改为“当推土机的轰鸣逼近古寺,老住持手持经卷挡在门前,轻声说‘毁掉这里,就斩断了文化的根’”,情节更合理,语言更具感染力。这种评价机制使学生从“完成作业”转向“追求质量”,实现“以评促写”的闭环。

结语:

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产出导向法通过情境驱动的任务设计、结构化的逻辑引导、风格化的语言模仿以及多元互动的评价机制,构建了“以写促学、以学促写”的良性循环。它不仅帮助学生突破了“无话可写”的困境,更使其在续写中学会观察生活、共情角色、反思文化,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协同提升。当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创造者,当续写不再是机械模仿而是真情流露,教育便真正完成了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培育”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郭策 , 贾竑 . 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中的应用研究[J]. 海外英语 ,2025,(12):155-157+185.

[2] 周庭华 , 林佩玲 . 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中的应用——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Unit 2 为例 [J]. 现代交际 ,2021,(19):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