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智时代果树9301 精神口述史传播研究

作者

刘蕊 李晓珊 程晓宁 薛茹冰 杜佳蕊 张玉琛

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

引言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智化传播成为文化传承重要方式。果树 9301 精神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情感,在新时代,如何借助数智化手段传承,使其长久保存并广泛传播,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口述史视角,结合历史文化背景与当事人采访,分析其传播现状与路径。

一、果树9301 精神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1.1 体现社会责任感与坚韧品质

果树9301 精神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 班对李宝元同学家人的承诺与坚守。这一行为反映了对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主动照顾孤苦老人,诠释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理念。在20 多年的坚持中,他们克服诸多困难,体现了困境中的坚韧和自我超越精神,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1.2 凝聚集体情谊与彰显集体主义精神

该精神凝聚了团体成员间的深厚情谊。全班同学共同决定照顾老人,并携手践行承诺,彼此信任与支持加深,情谊愈发深厚。它强调集体主义、无私奉献与共同成长,将个人命运与集体相连,展现了集体主义精神,提升了集体成员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二、口述史在果树9301 精神传播中的作用

口述史作为传递历史文化至关重要的手段,在果树 9301 精神的传承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且极为重大的作用。它以生动鲜活、直观可感且饱含情感深度的独特优势,让参与者能够细腻入微地讲述精神背后那些鲜为人知却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像有同学回忆起刚毕业时,尽管自身经济并不宽裕,却依然想尽办法尽力给老人寄钱,这份质朴的善举与坚定的信念,让果树9301 精神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而且,口述史打破了时空的束缚,通过与当事人的面对面交流,将过往的经历与真挚的情感代代相传,有效促进了不同代际之间的共识与认同,比如同学们因相关报道常常相约一同看望老人,延续着这份温暖与责任。

三、果树9301 精神口述史传播的现实困境

3.1 传播过程受限

果树9301 精神口述史传播依赖特定人物与场合,多以面对面交流为主,传播范围局限于有限时空,受众范围窄。其传播具有即时性与不可逆性,内容偏差会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口述内容个性化,主观性和情感因素干扰历史还原与精神内涵传递,记录整理环节也易出现细节遗漏或扭曲,导致误解与信息失真。

3.2 时代适应性不足

在数智化时代,果树 9301 精神口述史的内容和形式传统,与当下人们快速、多样化获取信息的需求和方式存在差距,难以匹配快速传播模式。面对信息碎片化、快速消费的数字潮流,口述史传播滞后。在年轻一代中,传统口述方式逐渐被现代技术手段替代,受众群体受限,难以吸引年轻群体关注与参与。

四、果树9301 精神的数字化传播创新路径

数智时代背景下,果树 9301 精神主要传播路径如下。借助热门社交与短视频平台,打造多元传播矩阵。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发布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内容,以轻松活泼的形式讲述果树 9301 精神背后的故事、展现其发展历程与成果,吸引年轻用户群体关注,利用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扩大传播范围。同时,整合微博、B 站等平台优势,在微博发起话题讨论,鼓励网友分享感悟与见解,形成互动传播效应;在 B 站上传深度解读的长视频,满足对内容有深入探究需求的用户。

运用数字化影像与前沿技术丰富传播体验。开发以果树 9301 精神为主题的沉浸式游戏,玩家化身虚拟角色,亲历相关历史事件,在完成任务中深刻领悟精神内涵。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用户浏览历史、兴趣偏好,为其精准推送个性化内容,如定制化的文章、视频或互动活动,增强传播针对性与吸引力。

此外,搭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传播平台,汇聚各平台优质内容,实现无缝衔接与多渠道分发。用户在该平台既能浏览深度解读文章,又能观看精彩视频,还能参与话题讨论、线上访谈等互动,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场景,让果树 9301 精神在数字化浪潮中焕发生机,深入更广泛人群心中。

五、数智化传播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5.1 技术层面:保障平台稳定与数据安全

数智化传播中,数字平台的稳定性与数据安全面临挑战。数字技术发展、用户需求多样,使平台稳定性、加载速度及用户隐私保护成为传播基石。技术故障会中断信息传播、损害公众信任,影响传播效果。为此,要持续投入技术优化平台性能,保障高并发时稳定运行;同时,采取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定期安全审计等措施,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

5.2 文化和情感传递层面:优化内容与互动体验

数智化传播需在虚拟空间中有效传递果树 9301 精神的内涵与情感。传统口述史通过讲述者的情感和语言感染力打动听众,数智化传播则要通过优化内容设计、提升互动体验来弥补缺失。精心制作视频、图像和音频材料,结合故事化手法,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精神力量。增强平台互动性,设立评论区、在线讨论和用户参与活动,让受众与内容互动,分享个人感悟,加深对精神的理解和情感共鸣。个性化定制传播内容,满足不同受众兴趣和需求,提升情感传递的深度和广度。

结语

从口述史视角,本研究深度剖析了果树 9301 精神的数字化传播。揭示了口述史传播存在范围受限、易失真等困境,洞察到数智化传播中与受众需求适配、传播效果精准把控等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展望未来,技术持续革新,果树 9301 精神的传播将更多样、更全球化。数智化手段将守护其精神精髓,赋予其时代气息,助力其在数智化浪潮中长久传承与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亚伟 , 程瑶 .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及设计研究——以冀南花坨村为例 [J]. 大众文艺 ,2024,(18):47-49.

2. 卢黎歌 , 吕广利 , 高如 . 县域农产品品牌传播力评价与提升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0,20(05):154-160.

3. 喻健 , 宋璨羽 , 苗义程 . 跨媒介传播下贵州文化形象的演变与重构研究 [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1-67.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果树9301 精神传承口述史研究,项目编号:2025322

作者简介:刘蕊,2004-10,女,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园艺专业本科在读。

李晓珊,2003-11,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园艺专业本科在读。

程晓宁,2004-4,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在读。

薛茹冰,2005-6,女,汉族,河北省廊坊市,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在读。

杜佳蕊,2005-2,女,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在读。

通讯作者:张玉琛,1997-1,男,汉族,河北省保定市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