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中段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李月平

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雪口山镇联合小学 614602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减”政策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焦点。这一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三、四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逐渐分化,个体差异日益显著;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段;分层教学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双减”政策成为了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减少校外培训负担,旨在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中段分层教学策略应运而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科学制定分层标准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科学制定分层标准是确保教学效果的基础。这一标准不应仅仅依赖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等,从而进行更为精准和全面的分层[1]。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一套综合性的评估体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包含基础知识测试、综合应用能力测试以及创新思维测试在内的多维度测试题。基础知识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大数读写、比较等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综合应用能力测试则侧重于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而创新思维测试则鼓励学生提出新颖的问题解决方案或发现新的数学规律。通过这套测试题,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参与度等因素,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基础层学生主要关注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层学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而拓展层学生则更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差异化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以满足他们各自的学习需求。这种差异化不仅体现在题目的难易程度上,还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选择上。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为例,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练习题,如简单的加法、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应用,帮助他们巩固运算律的基本概念;对于提高层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应用题,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运算律的运用。这些题目可以涉及多个运算律的综合应用,如同时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复杂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对于拓展层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如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些题目可以涉及一些开放性问题或需要跨学科知识的问题,如利用运算律优化物流运输方案、设计合理的购物策略等。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多样化不仅体现在教学手段上,还体现在教学流程和教学组织形式上。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形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苹果、蛋糕等实物进行切割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分数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分数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提高层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分数的运算。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相互启发。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共同探索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以及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转换关系等问题;对于拓展层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法[3],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深化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分数应用的实践项目,如让学生调查并计算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体重等数据,并尝试用分数形式表示这些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在分层教学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这一评价体系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为后续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测试题可以包括基础知识题、综合应用题以及创新思维题等多个方面。通过学生的测试成绩和答题情况,教师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角的度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而,仅凭测试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发言情况以及思维活跃度等指标;在作业方面,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错误纠正情况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指标;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指标。

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这种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实施分层教学对于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科学制定分层标准、设计差异化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旨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实践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构建更加高效、公平的小学数学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江丽娟.关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J].家长, 2024(24).

[2] 张建勤.基于"双减"背景简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方法[J].语文课内外, 2022(23):0157-0159.

[3] 王立云."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有效策略[J].智力, 2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