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乡村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主体的协同机制与责任落实

作者

闫垚

西乌珠穆沁旗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026200

摘要:作为乡村复兴策略的核心支柱,乡村交通工程的品质直接影响到乡村的经济增长和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有效开展乡村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深入分析相关主体的职责,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我国当前乡村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成效的因素。目标是建立一个科学且合理的合作监督机制,明确各方的职责,从而提升乡村交通工程的质量监督能力,并为乡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乡村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协同机制

一、前言

随着乡村复兴策略的不断深化,乡村的交通工程建设正面临着空前的发展契机。作为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的乡村交通工程在助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并完善乡村交通工程的质量监控主体的合作机制,并确保责任得到充分执行,已经变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协调合作平台和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等措施,能够实现乡村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各方利益诉求与目标任务之间的有机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确保乡村居民的出行安全,还可以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推动乡村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交通工程的质量进行监督的主体职责

2.1政府的交通管理部门

在农村交通工程的质量监控中,政府的交通管理部门起到了关键的领导作用。作为一种行政行为,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乡村交通工程实施监督管理。它的核心任务是制订并不断优化乡村交通工程的质量监管政策、法规和标准,确保工程建设有明确的质量方向。例如,我们需要明确道路建设的技术准则以及桥梁设计中的安全准则等。另外,通过开展专项工程质量检查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此外,该部门还负责工程项目的审核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受到严格的控制,以保证工程建设完全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质量标准。

2.2建设单位

作为乡村交通工程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建设单位对该工程的质量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为了有效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明确建设单位承担的主要质量职责及义务,严格规范其工作行为,保证项目实施效果。建设单位在选择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和相关规定,确保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都具备了专业的能力和资质。建设单位需要构建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持续的监督,周期性地检查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状态,以便及时识别并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

2.3监管机构

建设单位授权监理单位,对农村的交通工程建设进行专业的监控和管理。它是公路工程施工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对工程项目实施监督管理。监理单位有责任对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和隐蔽工程进行重点检查,例如道路基层施工、桥梁基础浇筑等,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行为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上,监理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管理与控制,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施工人员及车辆安全。除此之外,监理单位还需要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计划、质量检查报告等相关文件进行仔细审核,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和验收,以确保工程质量得到专业的保障。

三、建立乡村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的主体合作机制

3.1设立信息交流平台

构建一个统一的乡村交通工程质量监控信息共享平台,构成了实现监管主体之间协同工作的基础条件。基于云计算架构构建了一套“政府+社会”共治模式下的工程监管信息化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隐患实施有效管理与控制。该平台允许各个监督实体实时上传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工程的进度、质量检测的数据、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的具体情况等。同时,平台还可以根据不同监管对象和内容对其进行分类统计。施工单位会将每天的施工进度和材料的检验结果上传到平台上,这样监理单位就可以及时查看并进行审核,一旦发现问题,就会立即进行反馈。通过这个平台,政府的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其辖区内乡村交通工程的总体质量,从而为决策过程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

3.2完善沟通和协调机制

构建一个定期沟通的会议协调机制。例如每周或每月的工程质量协调会,是由建设单位组织的,各监督主体共同参与,汇报工程的进展、质量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等方式进行处理。在沟通和协调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各方的意见表达和决策流程,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解决,从而避免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质量隐患。

3.3加强联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

由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主导,并得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以进行联合的监督和检查活动。联合检查组是指各个项目的参建各方组成的联合体,通过开展联合检查活动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确保工期目标实现的目的。在进行联合检查时,可以根据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例如基础工程的完工或主体结构的封顶,来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深入的审查。对于已完成验收的工程项目,则需要开展竣工前专项检查和项目后跟踪检查。

四、需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4.1致力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与乡村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个监督实体的权益、职责和义务。详细规定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主体在工程质量方面的具体要求和违规处罚措施。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乡村交通工程质量监管队伍的自身素质培养和能力建设,强化管理力度,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保证乡村交通工程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标准。例如,出台专门针对乡村交通工程质量的管理规定,明确了建设单位分割发包、施工单位偷工减料、监理单位失职等行为的法律责任,确保责任追究有法律依据。

4.2强化对教育、培训和宣传的引导工作

进行专门针对乡村交通工程质量监管机构的教育和培训活动,以提升这些机构在质量和责任方面的意识。为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的员工提供关于政策法规和监督业务的培训,以增强他们的监管技能;为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的员工提供专业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通过组织培训课程、专题演讲和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对工程质量标准和规范的宣传和实施。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开展“我为改善农村道路状况献一策”主题活动,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公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管理工作。

4.3采纳了第三方的评估和社会的监督机制

乡村道路工程的特点及质量管理存在问题,探讨了建立乡村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构建乡村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框架体系。第三方评估机构与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保持独立,能够以客观和公正的态度来评估工程的质量。这些评估成果不仅可以为政府部门的监管决策提供关键参考,还可以作为评估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的重要依据。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工程跟踪管理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此外,我们鼓励农村居民、媒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到工程质量的监督中来,并建立了一个举报奖励机制,以奖励那些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并能提供有价值线索的个人或团体。

五、总结

确保乡村交通工程的质量,关键在于乡村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主体之间的合作机制和责任执行。探讨了乡村交通安全管理中质量监管主体间协同治理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了有效提升乡村交通工程的质量监督水平,我们需要明确各个监督实体的职责,并构建一个包括信息共享、沟通协调和联合监督检查在内的协同机制。展望未来,由于乡村交通工程的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和技术标准不断提升,我们仍需深化对质量监督主体协作和责任执行机制的研究,以促进乡村交通事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宇涛.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2(08).

[2]王园园.探讨农村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