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尚瑞琪
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 山东省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250000
摘要:当前,青年员工作为国有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其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多元价值观冲击、信息传播碎片化等新挑战。部分青年员工存在理想信念淡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等问题,亟需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引导方式。加强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建设,既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要。
关键词: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意识形态;思考;实践
引言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青年员工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征,传统说教式思想教育模式效果甚微。新形势下,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意识形态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生产经营实践有机融合。通过构建“理论引导+实践养成+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帮助青年员工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实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1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1.1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政治要求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青年员工作为国有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强化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建设,有助于筑牢思想防线,确保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系统化的理论武装和价值观引导,能够培养出一批政治过硬、信念坚定的国有企业青年人才队伍,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与意识形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1.2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时期,青年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能够激发青年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将个人理想融入企业发展大局,并帮助其正确认识改革、支持改革、推动改革,形成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合力。同时,通过培育正确的职业观,能够提升青年员工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精神动力。
1.3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的必要保障
意识形态工作是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系统化的思想引导可以帮助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抵御诱惑的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促进其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这不仅关系到青年员工的个人前途,更影响着国有企业人才队伍的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2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2.1多元价值观冲击带来的认同危机
当前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多元化特征,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对青年员工的价值观念形成强烈冲击。部分青年员工对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认识模糊,对石油精神、石化传统等价值观认同度降低,存在“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的倾向。网络空间的碎片化信息涌入,更使得青年员工易产生自我怀疑,陷入价值观混乱状态。
2.2传统教育模式与新时代需求脱节
现有意识形态工作方式仍以单向教育灌输为主,存在形式化、教条化倾向。理论学习多停留在读文件、听报告层面,缺乏互动性和针对性,与青年员工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不相适应。教育内容有时更新滞后,未能有效回应青年关注的现实问题,导致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基层党团组织的工作方式创新不足,难以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引导,造成青年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教育实效性不强的现象。
2.3现实利益矛盾削弱教育说服力
在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青年员工面临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婚恋交友等多重压力。当企业倡导的奉献精神与员工实际获得感存在落差时,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价值动摇。部分企业存在“重业务轻党建”倾向,意识形态工作缺乏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难以形成长效机制。此外,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问题,也使得青年员工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受到影响,增加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
3加强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的实践路径
3.1构建分层分类的教育内容体系
针对青年员工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设计差异化的教育内容框架。对管理岗位青年突出政治能力培养,对技术岗位青年侧重工匠精神塑造,对基层一线青年强化职业认同教育。教育内容要注重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结合,既系统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又紧密联系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建立动态更新的教育内容资源库,及时融入上级最新精神和社会热点议题,确保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开发适合移动端传播的微课程、短视频等轻型学习产品,满足青年员工碎片化的学习需求。
3.2创新互动体验式的教育载体形式
突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探索沉浸式、参与式的教育新路径。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让青年员工在体验中深化理论认知;组织主题辩论、思想沙龙等活动,鼓励青年员工自主思考表达。善用VR、AR等技术手段,打造可视化、互动化的学习场景。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社群,促进青年员工之间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重要教育活动注重仪式感设计,通过庄严的仪式流程强化价值认同。
3.3完善知行合一的长效培养机制
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企业人才培育全流程,在入职培训、岗位锻炼、晋升考核等环节设置思想素质评价指标。建立青年员工成长档案,跟踪记录其理论学习与实践表现。组织青年员工参与重大攻关项目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完善“双培养”机制,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建立常态化的“面对面”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掌握青年员工思想动态。将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4营造浸润式的企业文化生态
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各方面,通过制度设计、环境营造、活动开展等途径形成全方位育人氛围。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标识体系,用生动形象的文化符号传递价值理念。开展榜样选树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青年员工。优化工作生活环境,增强青年员工的归属感和荣誉感。重视倾听青年员工诉求,解决青年员工实际困难,在职业发展、婚恋、住房等方面提供切实支持,让思想引导更有温度和力度。通过长期的文化浸润,使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为青年员工的精神追求。
3.5建立动态评估反馈的优化机制
构建科学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评估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行为观察等方式,定期测评青年员工的思想认知变化。重点关注价值认同度、理论掌握程度及实践转化效果三个维度,建立量化评估模型。设立意见反馈渠道,及时收集青年员工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建议,形成“实施-评估-改进”的工作闭环。针对评估发现的薄弱环节,动态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始终与青年员工需求同频共振。同时建立预警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提升工作的前瞻性和精准度。
结束语
加强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未来,应进一步创新教育载体、优化内容供给、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制度保障,通过多维发力,筑牢青年员工思想根基,激发其担当作为,将意识形态建设从“软任务”转化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硬支撑”。
参考文献
[1]李鑫然.新时代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华大学,2023.
[2]朱弘.供电企业青年思想政治建设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22,(12):29-30.
[3]郭靖.加强国有企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企业文化,2022,(20):88-90.
[4]景怡欣.西安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2.
[5]郭培培.经济新常态下加强青年员工思想培养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19,(19):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