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新闻记者的转型思考
刘佳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
摘要:信息化时代下,新闻受众的需求呈现出全新的变化,传统新闻记者应与时俱进,主动了解受众需求和行为模式,以更好地进行职业转型,输出优质的新闻报道。文章即结合信息化时代新闻行业发展特征,深入探究传统新闻记者转型策略,期望以此为传统新闻记者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化;新闻记者;转型
引言
传统新闻记者指的是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机构中从事专业新闻报道的人员,其职责涵盖采访、调查、撰写新闻稿件等多个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公众获取信息的手段愈发多样化,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新闻记者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媒体环境,积极进行职业转型,掌握使用各类数字化工具的技能,以便更高效地搜集、分析和传递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
一、信息化背景下新闻记者面临的新变化
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新闻记者的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结而言,主要体现在技术、读者需求和自我定位三大方面。
(一)数字化技术的影响
信息化背景下,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方式已实现从单一媒介向多渠道媒介的转变。为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传统新闻记者必须积极学习并熟练运用各种新兴的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如:学习数据分析技能、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等,如此方能更有效地进行新闻采集、编辑和传播等工作。
(二)新闻读者的需求变化
信息化背景下,受众的新闻需求发生深刻变革,传统新闻记者必须深入理解读者的新需求和行为模式,以持续生产出读者满意的新闻内容[1]。例如:现代读者对信息的出处、真实性和可信性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因此,传统新闻记者必须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收集真实的数据、撰写真实的新闻报道,以彰显新闻报道公信力。同时,现代读者在获取新闻信息时普遍期望获得形式多样的内容,传统新闻记者需要掌握多种新闻报道形式,体现新闻传播的互动性,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记者自我定位的调整
信息化背景下,新闻行业发展呈现出了全新的变化,传统新闻记者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职业定位。鉴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而是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传统新闻记者应将自己定位为信息的筛选者、整合者以及深度分析者,为受众提供更加全面的新闻报道。
二、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新闻记者的职业困境
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新闻记者面临着丧失信息垄断优势、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技术与内容的双重挑战和受众需求的动态变化等职业困境。
(一)丧失信息垄断优势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闻信息传播的渠道已显著拓宽,公众依托社交平台,即可浏览新闻信息、发表评论和观点[2]。可见,传统新闻记者已经不再具备信息垄断优势,其必须对自身的职业角色和定位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调整,学会运用社交媒体工具,拓展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与受众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
(二)传统媒体日渐式微
数字媒体的崛起以及读者需求的转变,使得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具体而言,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传统纸媒的发行量持续下降,数字化时代,公众获取新闻的途径愈发便捷和多样化,而传统媒体新闻制作和发行的成本却仍然居高不下,传统纸媒发行量锐减,直接影响传统新闻记者职业发展;其次,广告收益的减少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数字媒体平台的广告投放效果更为精准,广告商更倾向于将广告预算投向数字媒体平台,与之相对的,传统媒体广告收益逐年减少;最后,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面临严峻困境,如前所述,传统媒体的纸媒发行量、广告收益均在持续下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传统媒体必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三)技术与内容的双重挑战
信息化背景下,新闻报道呈现形式日益丰富多样,面对这一趋势,传统新闻记者必须积极掌握新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数字工具,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下新闻行业的发展需求。同时,传统新闻记者亦需提升内容创作能力,创造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新闻内容。
(四)受众需求的动态变化
信息化时代下,受众对新闻报道的个性化、互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新闻记者需深刻理解受众需求变化,灵活创新报道形式,优化报道内容,以满足受众的新需求。同时,受众反馈对于新闻制作至关重要,传统新闻记者应积极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受众的需求。
三、信息化背景下传统新闻记者的转型策略
面对信息化时代下新闻行业呈现出的新变化,传统新闻记者亟待进行岗位转型,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持续输出优质的新闻内容。
(一)学习和掌握数字化技能
在数字化媒体环境下,传统新闻工作者需积极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数字化技能与工具。一方面,传统新闻记者需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知识,精准解读和分析数据,制作出更具价值的新闻内容[3]。另一方面,传统新闻记者应具备一定的视频、音频和图像制作技能,生动记录并展现新闻事件的经过和影响,为受众提供更为直观和生动的新闻体验。
(二)持续提升内容创作能力
为最大程度地吸引受众注意力,传统新闻记者应采取有效策略,将新闻报道转化为更具叙事性的内容。具体而言,传统新闻记者需深入探究新闻事件,识别其中的关键人物。通过深入描绘核心人物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以一种更为生动和引人深思的方式,向公众传达新闻事件的背景及其价值。
(三)重新定位自身职业角色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新闻记者必须对自身职业角色重新进行定位,将自身看待为新闻内容的生产者、新闻信息的解析者等,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闻媒体环境的变化,持续提升自身岗位工作价值。
(四)密切新闻读者沟通互动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受众反馈对于新闻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传统新闻记者要增进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准确掌握读者需求。详细而言,其可主动借助社交媒体及其他网络平台,与读者进行有效沟通,收集其反馈与意见,进而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内容。
结语
总结而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得新闻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对传统新闻记者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挑战。传统新闻记者应在明确新闻行业新变化、自身职业发展困境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策略,进行职业转型,以此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为受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新闻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小娟.笔锋转向屏界开拓——传统记者在全媒体时代的转型[J].新闻文化建设,2024,(06):82-84.
[2]郭志英.守正创新深度融合——传统媒体新闻记者的新媒体转型探究[J].记者观察,2023,(33):151-153.
[3]程艳娜.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记者的转型和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新闻传播,2022,(16):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