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者

宋训国

济南市长清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学 山东 济南 25030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日益变化和新课改的逐步落实,教育越发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初中化学教育理应紧跟时代的脚步,摒弃陈旧的教育理念,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本文就初中化学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讨,浅析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教学中开拓学生思维、开展实验教学以及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等有效措施。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育;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引言:化学作为一门源自生活与生产实践的学科,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突破创新。而初中阶段是化学学习的奠基时期,它将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生涯产生重要影响。正因如此,初中化学教育更应当重视化学的实际操作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但事实上,大部分初中化学教师还困囿于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意识到化学的实际操作在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忽略了学生除书本知识外,所需要引起重视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素质的培养。

1 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伴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落实,对初中化学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更加注重教育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树立学生的理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在初中化学教育阶段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正面影响。

1.2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学生初次学习化学,对他们而言化学知识既新奇又陌生。而化学本就是一门不断发展、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更要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

1.3 促进学生的竞争优势,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教育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的,社会为教育提供支持,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渐激烈,人才竞争更是其中的关键。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可或缺。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就是在提升学生的竞争优势,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2 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2.1 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开拓学生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发展,初中化学教育早已应当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努力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约束,在教学思维、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进行突破与创新。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不应再由教师的独自讲解占据太多篇幅,而应当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相互交流,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运动的水分子》的教学过程中,在对水的天然循环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先提出问题: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运动的发生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迸发自己的思想,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查漏补缺,进行思维的碰撞和完善。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讨论交流的结果进行评价,为学生弥补不足并给予鼓励。这种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既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教学参与度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的时间空间,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注重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重的学科。只要缺乏实验证明,化学就缺失了灵魂。忽视实验教学,既不利于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运用,也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既应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也绝不可忽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保证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自主完成化学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际。以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这一实验为例,教师应当将实验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课本的指示以及自己的独立思考展开实验,只在实验过程中巡视排除安全隐患并在必要时给出自己的指点建议,锻炼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和灵活创新的思维。

2.3 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

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化学的教育永远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上。初中是学生初学化学的时期,教师在这个时期可以引导学生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学习酸碱的中和反应时,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就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酸和碱,并探寻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注意到酸碱反应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引领学生产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思考,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陪伴学生试验学生的想法并将实验过程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酸碱反应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在下一堂课上将学生做实验的视频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们互相点评,找出彼此实验的不足并给出改进的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包容、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就应当更替传统的教学方式,尽可能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感,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提升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所占比重,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当然,教育是不断发展改善的。如何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这还需要初中化学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思维、改善教学方式,逐步探索完善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国飞.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1,(10):54.

[2] 曹美霞.初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21,(02):57-58.

[3] 徐国利.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新模式探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05):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