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市政工程施工软基处理技术管理研究

作者

宋欢

天津熙禾市政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滨海新区 30045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工程项目也日益增多。软基处理是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技术选择、施工管理等方面,对市政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及管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合理选择软基处理技术,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完善质量验收标准,是确保软基处理效果、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只有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才能充分发挥软基处理技术的作用,保障市政工程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基处理;技术管理;施工质量;综合治理

引言: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21年全国城市道路面积达到81.66亿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64.72%。市政工程多位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城市次生软土地基上,工程建设面临沉降变形、稳定性差等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软基处理技术。2019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市政工程设计规范》(GB50282—2016)明确要求,对软土地基必须采取工程处理措施,确保地基的承载力与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科学运用软基处理技术已成为市政工程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1市政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的重要性

1.1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需要

城市地质环境的复杂性给市政工程建设带来了诸多挑战,软土地基作为一种高压缩性、高敏感性的不良地基,其固结沉降量大、固结时间长、强度增长缓慢等特点,极易引发工程结构变形或稳定性破坏等质量安全问题。如果盲目实施工程建设而忽视软基的合理处置,轻则导致道路沉陷、管线错位,重则引发地基失稳、建筑倾覆等重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科学有效地实施软基处理,增强地基持力层的稳定性与均匀性,控制软土层的压缩变形,已经成为保障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的当务之急[1]。软基处理技术既能改善地基的工程特性满足设计要求与规范标准,又可以防范与化解各类安全隐患,维护城市运行秩序,是确保市政设施稳定性、安全性、适用性的根本保证。

1.2提高建设效益的关键举措

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紧张,许多市政工程不得不选址在地质条件恶劣的软弱地基上,面对这些先天不足的建设场地,如果置之不理一味追求工期进度,在软基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极有可能造成工程反复返工、维修加固,甚至因超限变形失效而最终报废,这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与建设成本,更会延缓工程进度、错失发展机遇,得不偿失。相比之下运用科学合理的软基处理技术从源头上强化地基基础,虽然在前期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与时间,但从整个工程全寿命周期来看软基处理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软基加固使地基具备了承载荷载的能力,工程结构不会因沉降等病害而遭受破坏,大大延长了使用年限;另一方面,软基处理还能节约工程材料用量、优化设计方案、简化施工工序,在确保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总体造价。

1.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市政基础设施则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骨架与血脉。在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市政工程不仅承担着改善城市面貌、提升服务功能的重任,更担负着引领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使命。在诸多影响市政工程可持续性的因素中,软基问题无疑是最为棘手也最不容忽视的,一旦市政设施因地基软弱而出现功能退化甚至报废,必将引发交通瘫痪、管网中断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此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与修复重建成本是巨大的,也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2]。反之高标准做好软基处理这项基础工作,从根本上强化市政工程的耐久性,发挥其应有的使用功能,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与浪费,正是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只有市政基础设施稳如磐石,城市运行才能健康平稳,人民生活才能幸福美好,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2市政工程施工软基处理技术的管理措施

2.1科学选择软基处理技术

市政工程施工中软基处理技术的选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因地制宜、因案施策,工程建设单位必须立足工程场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软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环境水文条件、地基土的均匀性等诸多因素,并结合上部结构的荷载特点、使用功能的要求,权衡各类软基处理技术的适用性、经济性、环保性,才能作出最优决策。譬如当软土层厚度较大时,可采用强夯置换、高压喷射注浆等方法进行地基加固;若地下水位较高,则应选择排水固结法、化学固结法等;对建设工期要求紧迫的项目,宜优先使用真空堆载预压、水泥粉煤灰桩复合地基等快速见效的处理技术。决不能想当然地照搬照抄,更不能为图省事而放任自流,而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现场勘查与试验论证,因地制宜、一案一策地选择软基处理技术。

2.2加强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

软基处理的关键在于施工,施工的关键在于管理,如果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与质量控制,再先进的软基处理技术也可能因实施不到位而功亏一篑,为确保软基处理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加强施工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精细化管理。具体而言要严格控制每一道施工工序,对技术操作规程、作业标准、验收规范严格把关,决不允许擅自变更设计方案或降低建设标准[3]。同时要强化现场试验检测与过程监控,及时评估地基加固效果,发现问题及早预警、及时整改。对于工程实体的保护也要精心周到,严防机械设备、施工荷载等对软基处理层造成破坏。精细化管理贯穿软基处理施工全过程体现在方方面面,工程管理人员应树立“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严把质量关、进度关、成本关,用心用情织密织牢工程质量安全防护网。软基处理的本质是一种加工制造过程,只有每个环节都精雕细琢才能确保地基基础的优良品质,为市政工程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根基。

2.3建立健全质量验收制度

市政工程软基处理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效果还需经受时间与荷载的考验。为确保软基处理技术落地落实、发挥应有作用,还必须建立健全质量验收制度,促进质量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既要重视软基处理后的质量评定,更要强化施工过程中的实时检测,质量验收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制定科学严密的检测方案,明确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合格标准等关键要素。检测手段上可采用静力触探、载荷试验、波速测试等多种现场原位测试技术,并辅之以室内土工试验,多管齐下掌握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4]。检测数据须如实记录,严禁弄虚作假;一旦发现工程实体与设计要求不符,必须及时采取补救与整改措施,直至满足验收标准。各参建单位还应建立健全软基处理的资料档案,完整留存施工记录、监理报告、检测数据等原始资料,确保可追溯、可问责。只有严把质量验收关,形成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才能为市政工程的施工安全提供有力护航。

结束语:市政工程建设事关城市运行与人民生活,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与社会发展大局。软基处理技术作为保证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效益与使用功能的发挥。只有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以精细化的管理为抓手,以制度化的措施为保障,才能不断提升软基处理的科学化水平,促进市政工程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与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张祯.路基软基处理技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5,10(02):62-64.

[2]吕清容.道路路基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25, 44(02):32-34.

[3]赖俊杰.市政工程施工软基处理技术管理研究[J].居业,2023,(12):179 -181.

[4]张建礼.路基软基处理的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建材,2025,51(01):182 -18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