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智能制造的有铅与无铅BGA混合焊接自动化技术研究
赵红娟 李武军 杜亚琼 张攀 问艳茹
中航工业计算所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面向智能制造的有铅与无铅 BGA 混合焊接自动化技术。详细阐述有铅与无铅 BGA 焊接技术各自特性以及在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应用需求,深入探讨混合焊接自动化技术实践中遭遇的焊接质量控制、兼容性等难题。通过严谨的实验和详尽的数据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涵盖工艺参数优化、设备升级改造以及材料选择处理等多方面的优化策略,旨在为提升智能制造进程中 BGA 混合焊接的质量与效率筑牢理论根基并提供实践指导。
关键词:智能制造;有铅与无铅 BGA 混合焊接;自动化技术;焊接质量
1. 智能制造下焊接技术的发展背景
在智能制造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电子制造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挑战,对焊接技术的精度、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了严苛要求。球栅阵列(BGA)封装技术凭借其高引脚数、出色的电气性能和良好的散热性能等显著优势,在各类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汽车电子等中广泛应用,成为电子制造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无铅焊接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旨在减少电子产品中铅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1]。然而,有铅焊接在某些特定领域,如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仍凭借其成熟稳定的特性占据一席之地。这种行业现状促使有铅与无铅 BGA 混合焊接自动化技术成为电子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关键发展方向。
2. 有铅与无铅 BGA 焊接技术特性剖析
2.1 有铅 BGA 焊接技术
有铅 BGA 焊接常用的锡铅合金焊料,以共晶成分为 Sn63Pb37 最为典型,其熔点约为 183℃。这一较低的熔点赋予了它良好的润湿性和出色的焊接性能,能够在相对温和的温度条件下实现焊点的可靠连接。在电子制造的早期阶段,有铅 BGA 焊接技术凭借其成熟的工艺和稳定的质量,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生产。以传统计算机主板制造为例,大量的 BGA 芯片借助有铅焊接技术实现精准安装,该技术工艺简单,焊接后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完全能够满足当时电子产品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的需求。
2.2 无铅 BGA 焊接技术
无铅 BGA 焊接技术是顺应环保趋势发展起来的。当前,锡银铜(SAC)系列是常用的无铅焊料,其中 SAC305(Sn96.5Ag3.0Cu0.5)应用较为广泛,其熔点处于 217 - 221℃区间。无铅焊料在环保方面优势明显,契合全球绿色制造的发展理念。但不可忽视的是,它也存在一些短板,如润湿性欠佳、熔点较高等问题。在智能手机等高端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为满足环保标准以及产品小型化、高性能的严苛要求,无铅 BGA 焊接技术得到了大规模应用[2]。然而,由于其较高的熔点,在焊接时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更为精准的工艺控制,才能确保焊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这对焊接设备和工艺提出了更高层次的挑战。
3. 有铅与无铅 BGA 混合焊接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3.1 应用场景
在一些复杂的电子系统中,如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工业控制主板等,因不同功能模块对焊接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各异,有铅和无铅 BGA 焊接技术往往会同时被采用。在航空航天电子设备里,像关键的信号处理模块,鉴于其在极端环境下对可靠性的极高要求,通常会选用有铅 BGA 焊接技术,以确保在复杂恶劣的条件下仍能稳定工作;而一些对环保要求较高的辅助模块,则会采用无铅 BGA 焊接技术,兼顾环保与功能需求。这种混合焊接的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两种焊接技术的独特优势,有效满足产品多样化的性能和环保需求。
3.2 面临的问题
焊接质量不一致:由于有铅和无铅焊料在熔点、润湿性等物理特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混合焊接过程中,极易出现焊接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例如,在同一块电路板上,有铅焊点可能已达到理想的焊接状态,但无铅焊点却可能因温度未达到其熔点要求而焊接不充分;反之,当温度满足无铅焊点需求时,有铅焊点又可能因过热而影响焊接质量[3]。
兼容性问题:有铅和无铅焊料化学成分的不同,使得它们在混合使用时容易出现兼容性问题。在焊点界面处,可能会生成不良的金属间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破坏焊点原有的结构和性能,进而影响焊点的力学性能和电气性能,大幅降低产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设备与工艺复杂:实现有铅与无铅 BGA 混合焊接自动化,要求设备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满足不同焊接工艺参数的设定。这无疑增加了设备的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同时也对工艺控制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以回流焊接为例,需要精确规划并控制温度曲线,使其既能满足有铅焊料的熔化和凝固要求,又能契合无铅焊料的温度特性,这对焊接设备的温控精度和稳定性是巨大的考验。
4. 有铅与无铅 BGA 混合焊接自动化技术优化策略
4.1 工艺参数优化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确定不同有铅和无铅 BGA 芯片在混合焊接时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回流焊接温度曲线控制上,有铅焊料预热阶段,温度控制在 120 - 150℃,保温 60 - 90 秒,目的是让焊料均匀受热,为后续焊接做准备。回流峰值温度设定在 185 - 195℃,使焊料充分熔化完成焊接,冷却速率保持在 1 - 3℃/ 秒 ,保证焊点质量。无铅焊料因熔点高,预热温度需提升至 150 - 180℃,保温 90 - 120 秒,回流峰值温度达 230 - 240℃,冷却速率为 2 - 4℃/ 秒。这种分段、精细的温度控制,能在一次焊接过程中,同时满足有铅和无铅焊料的不同需求,极大提升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为高质量焊接提供有力保障。
4.2 设备升级与改造
为实现有铅与无铅 BGA 混合焊接自动化,对焊接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势在必行。采用具备多温区独立控制的回流焊炉,可精确调控不同区域的温度,确保在焊接过程中,有铅和无铅焊料在各自所需的温度阶段得到精准加热和冷却。同时,引入高精度的视觉检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焊接过程中的焊点形态和质量变化,一旦发现焊接缺陷,如虚焊、短路等,可及时发出警报并进行纠正,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在某电子制造企业的实际生产中,通过对设备的升级改造,混合焊接的不良率从原来的 5% 骤降至 1% 以下,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4.3 材料选择与处理
材料的合理选择与预处理对提升混合焊接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在选择材料时,务必挑选与有铅、无铅焊料兼容性俱佳的助焊剂。这类助焊剂能极大改善焊料润湿性,有效减少因润湿性不足而产生的焊接缺陷,为焊接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对 BGA 芯片引脚和电路板焊盘的表面处理同样重要。以化学镀镍浸金(ENIG)工艺为例,它不仅能确保良好的电气性能,还能大幅增强焊盘与焊料之间的结合力,显著提升焊点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通过这些材料选择与处理措施,为实现高质量的混合焊接筑牢根基,推动焊接工艺的优化升级。
结语:
综上,面向智能制造的有铅与无铅 BGA 混合焊接自动化技术在电子制造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应用价值。尽管目前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工艺参数优化、设备升级改造以及材料选择处理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能够切实提升混合焊接的质量和效率。展望未来,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有铅与无铅 BGA 混合焊接自动化技术有望实现进一步的完善与突破,达成更高效、更可靠的焊接过程,有力推动电子制造行业朝着更高水平迈进。从而为技术的迭代升级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华瑾, 郭山国, 韩俊先, 杜海彬, 张长军, 高桂仙. 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J]. 集成电路应用, 2023, 40 (11): 322-323.
[2]周朝玖. 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焊接技术的集成应用[J]. 电子技术, 2023, 52 (10): 306-307.
[3]毛羽. 面向智能制造的焊接机器人在窄焊缝中的应用[J]. 现代信息科技, 2022, 6 (20): 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