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的全科医学预防保健服务模式探讨
徐江杨
杭州市钱塘区义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省 311225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社区的全科医学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的120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新型的基于社区的全科医学预防保健服务模式,包括定期健康评估、个性化健康指导、疾病预防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社区保健服务模式。通过对比两组居民在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疾病发生率等方面的数据来评估新模式的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实验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而对照组为60%;实验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5%,对照组为50%;实验组疾病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0%。结论:基于社区的全科医学预防保健服务模式较传统模式在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降低疾病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社区推广。
关键词:社区;全科医学;预防保健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社区成为健康管理的前沿阵地。全科医学预防保健服务模式在社区健康管理中日益重要。传统社区保健服务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基于社区的全科医学预防保健服务模式整合多种资源,为居民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探索这种新模式的效果,对于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优化社区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的120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纳入标准:年龄在18至75岁之间、居住于研究社区至少一年的居民,且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排除有严重身心疾病、近期参与其他医学研究、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要求、居住不稳定或计划在未来一年内搬迁的居民。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社区保健服务模式,实验组采用新型的基于社区的全科医学预防保健服务模式,具体如下:
(1)居民健康档案的构建与动态管理:为了全面了解和跟踪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致力于构建详尽的健康档案系统。这些档案不仅涵盖基本的人口学信息,还深入记录家族病史、个人的生活方式细节(诸如日常饮食偏好、运动习惯以及吸烟饮酒等)、过往病史以及过敏史等关键数据。重视档案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因此设定了年度全面评估机制,确保居民健康信息的及时更新,从而精准捕捉居民健康状况的细微变化,为后续的健康管理提供坚实基础。(2)多元化健康教育策略的实施:为了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采取了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手段。定期举办的健康讲座,不仅覆盖常见慢性疾病的预防知识,还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如平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及心理调适等。此外,充分利用社区公告栏、微信群等媒介,每周推送精选健康小贴士,内容紧贴季节性疾病预防、食品安全等热点话题,让健康知识触手可及,深入人心。(3)疾病筛查与个性化风险评估:针对社区内高发的疾病类型,实施了定期的筛查计划。特别是针对40岁以上的居民,每年提供血压、血糖、血脂等关键指标的检测服务,以此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有特定家族病史的居民,则提供更为精细化的早期筛查建议,如针对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推荐其提前进行乳腺检查,以做到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4)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的制定:基于居民的健康档案及筛查结果,为每位居民量身定制了健康指导方案。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居民,设计了包含饮食调整与运动计划在内的综合减重方案;对于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患者,不仅指导其规律用药、定期监测血压,还帮助其调整生活方式,如减少盐分摄入、增加富含钾的食物等,以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1.3观察指标
(1)健康知识知晓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这一指标能直观体现不同服务模式对居民知识普及的效果。(2)健康行为形成率:考量居民在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行为方面的养成情况。(3)疾病发生率:统计居民在研究期间内各类疾病(如慢性病、传染病等)的发病情况,可直接反映服务模式在疾病预防方面的成效。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x±s)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χ2检查数据;P>0.05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知识知晓率
实验组通过新型的基于社区的全科医学预防保健服务模式,居民接受了系统的健康知识教育,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经过统计,实验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对照组采用传统社区保健服务模式,健康知识传播相对有限,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0%。
2.2健康行为形成率
实验组在个性化健康指导等措施的作用下,居民逐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5%。对照组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健康行为形成率相对较低,为50%。
2.3疾病发生率
实验组由于积极的预防保健措施,疾病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疾病发生率为10%。对照组传统模式下疾病预防效果相对较弱,疾病发生率为20%。
3讨论
社区全科医学预防保健服务模式彰显了其多方面的优势,在健康知识普及层面,借助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如健康讲座和社区宣传,该模式成功提升了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促进了居民对健康管理的主动参与。实验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达85%,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60%,有了显著提升。在健康行为促进方面,个性化健康指导成为该模式的一大亮点。居民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生活方式,健康行为形成率得以提高。实验组的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5%,而对照组仅为50%,这一对比充分说明了个性化指导的有效性。此外,该模式在疾病预防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实验组10%的疾病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的20%,这得益于疾病筛查与风险评估的及时干预。然而,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全科医生资源紧张、资金短缺以及居民配合度不高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该模式,建议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并吸引更多医学人才投身社区全科医学服务。同时,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如政府加大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以缓解资金短缺问题。此外,还需加强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居民对预防保健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提升其配合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社区的全科医学预防保健服务模式在提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降低疾病发生率方面表现卓越。这种模式体现了全科医学的综合性、连续性优势,适应现代社区健康管理需求。社区应积极推广该模式,不断完善相关服务措施,同时,政府和社会应给予更多支持,以提升社区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构建更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
参考文献
[1]黄彦淇,关欣颖.人口老龄化及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2,(10):24-26.
[2]曹新阳,汪洋,徐志杰,等.2021年中国基本保健和全科医学科研论文生产力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4):4232-4240+4258.
[3]齐殿君.中国全科医学住院医师置信职业行为评价框架的构建与初步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22.
[4]李健,刘莹莹,朴慧烘,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六项基本临床原则[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2):2141-2145.
[5]胡旭,周慧敏,李昊,等.新形势下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甘肃科技,2021,37(1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