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作者

肖曦

铁岭市房产经营管理三处, 辽宁 铁岭 112000

摘要: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质量、进度及成本控制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当前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完善、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水平不足及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效益,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系统梳理关键问题及其成因,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包括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信息化程度、优化资源配置及健全风险管控体系等。研究发现,这些解决对策能够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和工程质量,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为推动建筑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管理机制;安全管理;解决对策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效益及安全性。然而,通过研究发现在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种种问题频现,如管理制度不尽完善、人员专业素质差异较大、信息处理能力不足以及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进一步影响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能,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针对当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并研究出具有实效性的解决策略,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1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完善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1]。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成为制约项目管理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具体而言,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制度设计、职责分配与执行、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等多个方面。

在制度设计方面,许多建筑项目在初期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导致管理制度无法充分适应项目发展需要。部分项目管理制度往往是依据经验或个别项目的实践进行制定,缺乏科学的依据和全面的考量,无法统一各方的行为规范。

职责分配与执行方面,许多建筑项目在人员配置上缺乏合理性,造成责任链条模糊。在某些情况下,项目经理与管理团队未能明确各自的职责,甚至部分工作内容交叉,影响了项目的整体协调与执行。部分项目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足,无法主动解决问题,导致项目管理的被动性与滞后性。

信息沟通的不足也是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重要表现之一。在许多建筑工程项目中,信息传递主要依赖于口头交接、传统邮件等方式,缺乏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和实时沟通机制。此种情形下,信息传递容易出现延误或失真,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的沟通效率低下,导致问题难以及时反馈和处理。

反馈机制的缺乏使得项目管理的自我完善与调整面临困难。在建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参与者对于已采取措施的评估与反馈大多不够系统,缺乏有效的回顾与改进机制。项目结束时,往往没有针对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总结,这使得管理经验的积累变得乏力,影响未来项目的改进与创新[2]。

1.2 人员专业水平差距大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人员专业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顺利进行及最终成果的质量。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内专业人员的教育背景、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差异明显。

在人员培训方面,许多企业对员工专业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机制不健全[3]。这种状况使得新入职员工在初入职场时普遍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依赖于老员工的带教和指导,而有些老员工由于工作压力,可能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辅导新人。

行业内对职业资格的认证标准和要求存在不一致性,致使一些不具备相应专业水平的人员逐渐进入管理岗位,这不仅增加了管理风险,也使得项目的决策受到影响。各类执业资格的多样性使得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可能凭借经验和关系获得职位,而非由专业能力决定。

各建筑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应考虑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以确保管理人员能够适应行业变化和技术进步。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应对专业水平差距的重要途径。

人员专业水平差异问题的根本解决在于构建系统化的培训与发展机制,通过提升整体专业素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也为推动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解决对策

2.1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是提升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基础。在当前建筑行业中,许多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各项工作协调困难,进而影响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在制度建设上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流程规范[4]。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如前期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为确保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与统一,需制定详细的流程规范。

(2)优化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不同规模及类型的建筑项目需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组织架构,以适应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和多元性。项目管理组织应包含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合约管理员及安全员等职务,各职务应具备相应的意识和能力,保证项目管理团队的专业性与实效性。

(3)实施动态管理与评估机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针对项目进展情况,定期进行评估与总结,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调整。动态评估应包括工程进度、成本控制、人员配置及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定期会议、报告及现场检查等形式实现信息的及时复审与反馈。

(4)制订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指南,将行业内成功经验整合为标准制定,以提供可参考的管理框架。这些标准不仅可以针对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指导,还能够为未来项目的管理提供重要借鉴,进一步提升整体行业管理水平。

(5)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可以实现项目管理系统的建立,使项目各参与方能够实时共享信息、交流反馈。信息化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进度跟踪、成本监控及风险预警等功能,为项目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进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2.2 加强人员培训

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人员培训是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控制项目风险的重要手段[5]。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模式的不断演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专业需求。建立系统化、针对性的人员培训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应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项目管理涉及多个层面的专业人员,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监理人员等。各类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不同,其培训内容和形式应该有所区别。例如,对于项目经理,可以侧重于项目管理理论、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等课程;而对于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则应强调实操技能和安全规范。

培训方法应采用多元化的形式,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需求。传统的课堂式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单一、互动性不足的问题。引入网络学习、现场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培训方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网络课程、研讨会等方式,使人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升培训的灵活性。

培训效果的评估也是强化人员培训的重要环节。培训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将所学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人员培训后,应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包括考核考试、实际工作中的反馈等。

加强人员培训在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施个性化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形式、评估培训效果以及营造持续学习的文化氛围,能够显著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影响质量、进度及成本的关键问题,并从管理机制、人员专业水平、信息化建设及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探讨其成因,提出完善制度、加强培训、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及健全风险管控体系等对策。研究表明,这些对策有助于优化项目管理效率及提升工程质量。然而,研究存在局限性,如部分对策推广效果需验证及地区适用性差异。未来研究应关注其在不同地区和规模项目应用效果,结合政策环境和施工实际,完善理论支持及操作指导,助力房屋建筑工程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新波.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问题与对策[J].门窗,2023,(12):175-177.

[2]魏运锋.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幸福生活指南,2020,(31):0027-0027.

[3]魏际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安防科技,2021,(11):75-75.

[4]王蓉.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22,(16):0104-0106.

[5]孙永林.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