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防护体系构建

作者

缑晓康

陕西陕煤黄陵矿业一号煤矿 陕西延安 727300

摘要:在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加与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防护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深入剖析了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复杂性、安全防护技术不足以及管理与人员素质问题,从技术保障、管理优化、人员培训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提出提升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强化电气设备可靠性设计、建立完善通信与保护系统等技术保障措施,以及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评估与管控、优化供电系统布局与设计等管理优化策略,同时强调提高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建立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等人员培训要点,旨在构建完善的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推动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煤矿井下供电;安全防护;技术保障;管理优化;人员培训

引言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是煤矿生产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安全性直接关乎矿工生命安全与煤矿生产正常运行。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与规模的不断扩大,井下供电系统复杂性显著增加,安全防护面临诸多挑战。当前,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在技术、管理与人员素质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构建完善的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防护体系,以提升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促进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技术保障、管理优化、人员培训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为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防护提供有益参考。

1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防护现状与挑战

1.1供电系统复杂性增加

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开采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得井下供电系统设备数量显著增多,布局愈发复杂。井下巷道纵横交错,供电线路延伸至各个作业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也更加复杂,这不仅增加了供电系统的管理难度,还使得故障排查与维修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复杂多变的井下环境,如高温、高湿、瓦斯等,对供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在恶劣环境下长期运行,容易出现老化、故障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供电系统的安全风险。

1.2安全防护技术有待提升

目前,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在安全防护技术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部分煤矿的供电系统自动化水平较低,无法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事故的扩大。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和绝缘性能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井下恶劣的工作环境。井下存在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一旦电气设备发生故障产生电火花,极易引发瓦斯爆炸事故。

2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防护的技术保障

2.1提升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是提升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防护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智能监控系统,实现对供电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包括电流、电压、温度、功率等参数的实时采集与传输。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阈值,自动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发出警报,并将相关信息传输至地面监控中心。同时,智能化设备还具备故障诊断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位置和原因,为维修人员提供准确的维修依据,大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2.2强化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设计

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是保障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在设备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井下恶劣的工作环境,注重设备的可靠性设计。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提高设备的防爆性能、绝缘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例如,选用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制造设备外壳,确保设备在瓦斯、水汽等恶劣环境下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同时,优化设备的内部结构设计,提高设备的散热性能和抗干扰能力。在设备生产过程中,严格质量控制,确保每台设备都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3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防护的管理优化

3.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安全管理制度应涵盖供电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设备管理、人员操作、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安全防护工作有章可循。例如,规定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操作和运行监控,安全检查人员负责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状况等。同时,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监督,严格考核和奖惩机制。

3.2加强风险评估与管控

定期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是提前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设备的运行状况、井下环境因素、人员操作行为等多种因素,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点。例如,通过分析设备的运行数据,评估设备的老化程度和故障概率;根据井下瓦斯浓度、水害情况等环境因素,评估设备运行的安全风险;结合人员的操作记录和培训情况,评估人员操作行为对供电系统安全的影响。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4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防护的人员培训

4.1提高专业技能培训力度

井下电气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提高专业技能培训力度是提升人员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针对井下电气作业人员,开展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包括电气设备的操作、维护、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应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例如,培训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使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事故;培训设备的日常维护方法和技巧,提高操作人员对设备的维护能力,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培训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使操作人员能够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迅速判断故障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减少设备停机时间。

4.2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意识是保障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思想基础。定期组织安全意识教育活动,通过案例分析、安全讲座、事故模拟等形式,提高员工对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例如,通过分析近年来煤矿井下供电系统事故的典型案例,让员工深刻认识到违章操作、设备维护不到位等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作业行为。同时,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化宣传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5结语

煤矿井下供电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技术保障、管理优化、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提升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强化电气设备可靠性设计、建立完善通信与保护系统,为供电系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评估与管控、优化供电系统布局与设计,确保安全防护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建立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提升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工作能力。只有将技术、管理和人员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才能有效保障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为煤矿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推动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昭日,刘建宇.煤矿井下供电系统的节能减排策略[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5,(05):160-162.

[2]闫恪想,张志峰,靳先飞.煤矿井下供电系统防爆电气性能测试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5,(05):22-24.

[3]汪世重.煤矿井下10kV供电系统设计与安全性能分析[J].能源与节能,2025,(03):19-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