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论菲茨杰拉德文学创作与时代风气的关系

作者

杨心雨 刘雅文

淮北理工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引言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以“美国梦”、“爵士时代”为代表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成为当时美国青年所追求热衷的目标。作家的使命感使菲茨杰拉德在创作中通过各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象征性的手法以及独特的叙事视角等,为读者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物欲横流的真实影像。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菲茨杰拉德在创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当时美国价值观衰落的感慨和嘲讽,充分体现出文学创作与特定时期的社会风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日常物品的描写具有象征性

象征,是菲茨杰拉德在整本书中运用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韦氏英文大字典》是这样定义的:“象征系用以代表或暗示某种事物,出之以理性的关联、联想、约定俗成或偶然而非无意的相似;特别是以一种看的见的事物来表示看不见的事物,有如一种意念,一种品质,或如一个国家或社会之整体。”毫无疑问,消费主义对作品的语言,情感、情节发展都有深刻影响。在本书中,写宴会迎客女宾“她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顶着稀奇古怪的发型,披着卡斯蒂亚人做梦也想不到的纱巾。”写宾客人数之多,“诸多盛放着鸡尾酒的托盘飞也似的飘到外面的花园”,这些形象而又充满讽喻意义话语充分象征了美国爵士时代浮华而又热闹的特征。此外,作者多次让汽车、电话、电视频繁出现,显示了二十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气象。在这一时期,电话、汽车的出现极大地改变的人们的生活及出行方式,这也是社会时代风气的影响在创作中的切实体现。笔者认为汽车在故事中所占比重之大一定有作者想要表达的特殊象征寓意,以本书结局为例,也是与汽车有着一定联系,女主黛西开车失手将老公的情妇撞死,而盖茨比的堕落也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而菲茨杰拉德的伟大在于他象征性地把“个人意识和外部世界,个人情感和社会环境有机结合的第一流的才智。”[1]在对整个时代的理解和诠释中,他不仅看见了盖茨比的堕落和迷失,也看见了千千万万个美国青少年在追求“美国梦”的路途中不断陷入毁灭和堕落的过程。

二、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典型性

菲茨杰拉德在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无一不具有典型性,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也是爵士时代下美国青年的精神和思想上的真实映射。作者首先塑造了以黛西和汤姆为代表的道德沦丧式的人物。黛西,作者笔下的她风情万种但自私无情,当初她选择嫁给汤姆,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很有身材和身份的人”,能让她感到光彩。她可以“使一切爱慕过的男人都难以忘怀”,她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但故作可爱的语气和声音都是她用来获取金钱、名利的手段而已。这些对黛西外貌和性格上的刻画都显示了她在精神上已经完全沦为当时社会消费主义、商业主义的奴隶,是受时代风气影响和支配的一个典型人物。此外,汤姆的形象也是非常地具有典型化特征,阔绰到让尼克惊叹“很难想象的竟然有同龄人会富裕到这种程度”的汤姆居然还不忘记把这瓶威士忌带回家,同时又要装作大方地问乔丹和尼克想不想喝,这种吝啬地性格也被刻画的细致入微。最重要的是塑造了盖茨比这个出身贫穷,但不惜一切手段获得财富只为博取女神黛西欢心最后不得不堕落走向灭亡的痴情主人公形象。在这个人人都在憧憬着“美国梦”的时代,金钱至上的消费主义盛行,无论是作者还是主人公盖茨比都深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在他笔下,盖茨比尽管已经足够富有,谈吐、修养极力向上流社会靠拢,但仍旧难以改变骨子里底层生活的印记,比如习惯、习俗,在传统贵族们看来,宴会虽然豪华,但是非常低俗,会让他们有损“体面”。所以当最终谎言被拆穿,收获的只是上流社会无情的抛弃和黛西冰冷的算计。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成功塑造,为读者生动具体地描绘了当时美国社会真实的社会气象图。

三、独特的叙事视角具有深刻性

尼克,是作者创造出作为推进故事情节的重要的人物,他也是盖茨比和黛西之间故事的见证者,无论是揭示黛西的复杂性格、还是盖茨比充满神秘的身份之谜,都是通过尼克的视角呈现出来的。在第一人称叙事评价中,选择什么样的“我”来叙述,“是一个根本性的工作”。[2]尼克不仅是盖茨比和黛西故事的见证者,他是以黛西的表哥为身份出现在故事里的,所以他与黛西和盖茨比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和必然性,作者通过尼克的视角逐步揭开黛西性格的复杂性和虚伪性,充分展现出黛西性格的自私、冷漠、无情,她只在乎金钱、名利,而盖茨比纯真的爱情和痴情的付出对她来说只是获得财富名利的手段而已。文章中写道尼克与黛西谈心,但她的话音刚落,尼克就感觉到“她的话并非出于真心”,尼克认为这是一个圈套,只是“想从他这里捞取对她有用的情感”而已。另外,他自己也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和追逐者。尼克叙述盖茨比的故事时也毫不掩饰的表达出对名利、财富的羡慕和向往,并不自觉地流露出对盖茨比、黛西等人的主观评价,这样的叙述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生命冲动”。[3]尼克这个形象就是爵士时代美国青年努力打破阶级固化但却无可奈何的生动缩影。那么以尼克旁观者的视角去审视盖茨比和黛西的爱情悲剧,更加有力地显示出社会风气的变化和社会的奢靡不正之风,能让读者以一种更加独特的视角审视这个时代的社会现象,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的空间,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四、大量的环境描写具有写实性

作者耗费大量笔墨去描述主人公盖茨比的府邸的豪华、宴会的盛大,比如第三章和第六章描写盖茨比举办了两次热闹的宴会。书中作者特意强调了是乐团而不是小乐队,甚至对乐器的种类都进行了细节的列举,如“管弦乐队已经抵达,不是那种五人小乐队,而是正式乐团,双簧管、长号、萨克斯管、小提琴、短号、短笛、低音鼓和高音鼓,样样齐备。”再如其中描写宾客赴约的壮观场景“纽约来的轿车停了整整五排”,描写客人之多也富有新意“许多新鲜面孔宛如被那些铜管吹落在地面的玫瑰花瓣,在舞厅到处飘来飘去”,语言幽默犀利,这些场面描写生动地展示出了宴会的热闹之景和奢华糜烂的社会风气,从侧面看,更将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和享乐之风表现得淋漓尽致。菲茨杰拉德借《了不起的盖茨比》表达了自己的心态:“我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对人生的千变万化既感到陶醉,又感动到厌恶。”这种对上流社会夜夜笙歌的生动描写不仅反映了当时美国青年热烈追求美国梦的精神愿景,也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真实镜像和写照。

结语

毫无疑问,文学创作与时代特征和社会风气之间密不可分,而菲茨杰拉德深受那个时代风气的影响。在创作方面,他通过高超的象征手法、人物形象的塑造、独特的叙事视角以及大量的环境描写,生动展示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社会的现实状况,他对于个人 、社会、理想、梦想的观照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霍华德·沃尔夫.《菲茨杰拉德与自我的曙光》[J].《外国文学动态》,1996年第1期,第7页

[2]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93.

[3] 江守义.《叙事形式与主体评价》[M].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6.